[益阳]村干部弄虚作假 人死七八年还在享五保
10月份以来,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沛林寺村的一些困难村民,请求享受今年的困难补助,但镇村领导答复说,名额有限,没办法。一些心存困惑的村民于是到区政府有关部门去了解,看各种困难补助的名额究竟被谁占去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该村竟然有几个死去已七八年的人,还在领取五保金。
死人享五保 多年无人查
村民告诉记者:衡龙桥镇沛林寺村是个偏远贫困的山村,全村仅享受五保待遇的就有60多人。今年10月中旬,他们在区政府查询该村五保名录时,发现一些死去多年的人竟然还在领五保金。
如原任村支书兼会计徐昌华的弟弟徐光辉,早在2006年就去世了,可到目前还在享受五保待遇。他们立即向镇领导反映情况。10月15日,衡龙桥镇政府调查后,答复村民说,徐光辉确实于2006年去世,却依然享受了多年的五保待遇。可同时称,2013年9月,镇民政办在五保户生存认证核查中,已停发徐光辉的五保待遇。并表示,通过全区农村低保阳光行动,该镇于今年8月对全镇23个行政村(社区)的低保贫困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对沛林寺村低保对象进行了重新认定,通过重新清理核查规范,已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对象进行了清退。
村民认为此回复纯粹是忽悠他们。因为他们又发现了新的例子:现任支书的堂叔张仲凡,同样死了七八年,却也一直在享受五保,而全村类似的情况还有多起。而该村黄土坑组的熊金莲,2009年就已经列为五保对象,但到去年才领到第一笔五保金,其中四年的五保金不知到哪去了。况且徐光辉去世七八年还在享受五保的事曝光后,有关部门未对相关责任人作任何处理。
11月10日,村民再次向上级举报。他们认为:镇里规定五保户每年搞一次生存认证,现在科技信息如此发达,确认一个人是否活着并非难事。死人长期吃五保,是镇民政专干揣着明白装糊涂,村干部利用手中权力把党和国家救助特困群众的一项“恩政”,给了关系户。
监管不力 村干部虚报冒领
11月20日,记者来到衡龙桥镇政府,镇民政办一位姓陈的主任介绍说,该镇接到沛林寺村群众再次投诉后,于11月12日派专人到沛林寺村进行了调查。
经查,徐光辉于2006年3月死亡,是原沛林寺村支部书记徐昌华弟弟。徐光辉死后,徐昌华从2007年7月至2014年8月期间,领取了其五保金,共计12100元。在五保户生存认证中,徐昌华隐瞒不报,镇纪委已立案调查,镇民政办在五保户生存认证核查中,已停发徐光辉的五保待遇,并由镇纪委收缴其冒领的五保资金。
而村民反映的张仲凡,是沛林寺村刘家湾组五保户,于2007年5月死亡,其五保户资金发放存折,一直放在其侄子张放才手中。该五保户资金发放到2014年7月,均由张放才领取。镇民政办、财政所责令沛林寺村村委及张放才本人上缴多领的五保金。
熊金莲的情况则是:该老人2009年6月被列为五保供养对象。但该村另一名五保户徐金莲死亡,村里上报五保户死亡情况时,将徐金莲误报成熊金莲,因此误将熊金莲注销,并停发了熊金莲的五保资金。他们已重新申请恢复熊金莲五保待遇,并做好了徐金莲亲属工作,将徐金莲卡上的资金转给熊金莲,不足部分由镇民政办补足。现熊金莲五保待遇已正常发放。
陈主任说,该镇目前有1.2万人符合条件领农村养老金,有2000名低保人员,700名五保人员。每年的身份认证工作量很大。按规定,五保户去世后,村委会应在半年内将情况上报镇民政办,民政办再上报区(县)民政局,然后停发五保救济金。如果村委会不主动上报,民政部门很难掌握五保户的变动情况。近3年来,镇里加强了受惠对象身份确认工作,但也只能进行抽查,不能杜绝冒领现象。如果村干部存有私心,不据实上报,就会出现虚报冒领的情况。沛林寺村发生的两起死人吃五保事件,都是因为村干部弄虚作假。近日,有关部门将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然而,村民对此处理依然不满意。他们说,他们举报几个,镇里便调查几个,但全镇到底有多少死人享五保、富人吃低保的事呢?政府应该对此彻查,给村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同时,为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要有一个具体的防范办法。
建立科学机制 杜绝人情操作
目前,国家对农民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五保、低保等各种扶困资金越来越多,深受群众欢迎。但由于一些地方发放不透明,个别基层干部借此打起了歪主意,利用自己的职务方便,欺上瞒下,拿国家的好政策做人情,甚至成为自己牟利的工具。而不少乡镇干部因人少,事多,形成了对村干部过分依赖的习惯,没有监管措施,有时甚至是睁只眼闭只眼,听任村干部的违规操作。群众对此也越来越反感,意见也越来越多。
扶困资金的发放,牵涉的人多,情况复杂,光靠几个镇干部去监管,难免力不从心。要堵住这些漏洞,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还是真正落实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让广大群众来监督。民政部门应将扶困资金发放详细情况随时通过公告、网络等向群众公布,村级组织更应通过村务公开,随时把发放情况明明白白地告知广大村民。同时,对那些弄虚作假者给予严厉的惩处。只有建立落实这样的长效机制,让扶困资金的发放在阳光下进行,才能确保国家资金真正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