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再建设封闭小区 已建成小区要逐步开放

22.02.2016  17:01

  南都讯 道路越来越宽,为什么出趟门越来越累?商圈越来越多,为什么逛个街越来越难?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中国城市准确把脉后,列出了下一阶段城市发展的“时间表”。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意见》直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城市规划前瞻性、严肃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特色缺失,文化传承堪忧;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摊大饼”;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加重等。

  《意见》约8000字,共30条,由九部分组成,从城市规划、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城市建筑水准、节能城市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宜居环境营造、城市治理创新等方面做出新的要求。并提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为一个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意见》要求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向居民开放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说,《意见》是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29个部门在调研和认真总结经验基础上起草而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焦点

  为什么要打开封闭住宅小区?

  《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这也是中央层级文件首次对诟病已久的封闭社区模式“开刀”。

  封闭社区是怎么来的?

  封闭小区的形成大致有两个高峰。首先是上世纪50年代单位“圈大院”,接着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房地产开发商蜂拥建起封闭的住宅小区。

  在规划学者、中山大学教授袁奇峰看来,封闭社区或者说“门禁社区”,其实是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分化的产物。社会分化加重、贫富差距拉大,再加上流动人口多,社会治安问题增多,城市中产阶级自然有对安全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和过去政府公共财政有限有关。袁奇峰说,过去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把大块土地承包出去,全都让开发商搞,可减轻一些负担。

  袁奇峰认为,封闭、隔离的社区管理,在空间上将穷人排斥,实际上加剧了社会冲突。如今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5%,7亿人生活在城镇,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将提高到60%。日益聚集在城市的人群该如何相处,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封闭小区有哪些弊端?

  不过,封闭小区带来的更直接的难题是城市公共交通效率低下。封闭空间各自为政,将公共道路排斥在住宅小区之外。城市脉络没有打通,使得城市拥堵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袁奇峰解释,城市规划里有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等三个层级的概念。通常一个居住区大约100平方公里,居住区以下切割成4、5个居住小区。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公共道路都停留在居住小区这一级别,更小的组团内部的道路一般为业主私有。

  按照《意见》的要求,现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也要逐步打开,为的就是“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难题”。

  去年12月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紧凑城市”概念,正是破解城市无序扩张的新理念。据报道,2000-2010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60%多,空间利用低下,造成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北大教授周其仁看来,“紧凑城市”是中国城市化的下一站。他曾撰文介绍,宜居城市的一个参数是街口数量。如果一平方公里有100到120个街口,这样的城市非常便利、宜居,例如纽约的街区。

  “我们的城市市中心有很多地方是不通、不畅的,有很多潜力远远没有挖出来。”周其仁表示。如此看来,打开封闭小区、打通城市脉络,应是中国城市化必走的下一步。

  《意见》中对未来交通布局明确了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袁奇峰指出,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这一指标只涉及道路密度、不涉及宽度,体现了“窄马路、密路网”的布局思路。

  小区开放,治安问题如何得到保障?

  小区对外开放,治安问题如何得到保障?袁奇峰认为,这是这一政策实施中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但这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解决。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在一定尺度里可以较有效地解决治安问题。”他介绍,例如将几栋楼视为一个庭院,也就是一个组团。庭院外有防御。小区公园、公共道路则由市政费用来维护,组团内部的道路由业主来维护,他建议,每个组团内部应成立业主委员会,这样才能进行较好的协商。现在25公顷一个小区才一个业委会,已超出了人们可以协商的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也不需要改变,以后不能做大规模的“门禁社区”的规划。土地出让给开发商时,必须划清哪些属于公共道路,哪些属于私有。

  亮点

  一张蓝图干到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强化城市规划工作”被摆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意见》要求“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并进一步强化了规划的强制性,“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责任”。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必须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并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从制度上防止随意修改规划等现象。

  《意见》还要求,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严控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设立,凡不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建设的,一律按违法处理。

  未来10年三成新建筑工厂造

  《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这意味着,未来1/3的新建筑,将是“搭积木式”造房子、流水线上“生产”房子,这种能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的装配式建筑将在未来中国得到推广。

  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 0 0米内全覆盖

  《意见》还要求,扩大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覆盖范围。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公交公司管理体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增强公共交通运力。《意见》提出,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大城市达到3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

  拒绝“大洋怪”建筑

  针对当前一些城市存在的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传承堪忧等现状,《意见》提出建筑八字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强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管理。鼓励国内外建筑设计企业充分竞争,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倡导开展建筑评论。

  采写:南都记者程思炜 吴斌 发自北京

[编辑:吴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