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工匠精神 品质担当
“工匠精神,品质担当”——这是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为2016年质量持续改进活动写下的题词。这一题词,不仅挂在了质监部会议室显眼的位置,而且在全国80多个生产基地,都可以看到。
质量持续改进,贯穿娃哈哈全员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明责任、创精品”“自觉自发,全员改进”“创先争优,质量强司”……历年来一个个活动主题,无不彰显娃哈哈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
29年来,娃哈哈不忘初心,始终恪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品质”的文化理念,把一个卖棒冰、汽水的小学校办工厂,打造成中国饮料行业的领跑者,不断书写业界的传奇。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宗庆后指出:我国制造业之所以“大而不强”,一方面是因为科技含量偏低,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工匠精神。只有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
以自主创新打造工匠精神之魂
说起“工匠精神”,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匠心”这个词。“匠心”的意思是精巧的心思。“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因此,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在娃哈哈下沙第二生产基地,站在长达168米的生产线前,隔着密闭的玻璃窗,只见成列的瓶子如白练般纷飞闪过。看似一瓶简单的饮料,出厂却要经过吹瓶、杀菌、灌装、包装等几十道工序,但在生产线上,却几乎看不到人,甚至在码垛入库的环节,也是由娃哈哈自己制造的码垛机器人来完成。
“瓶子从吹制成型到灌装,中间停留不超过2秒,瓶盖从制作到完成封装全程只有300多秒,这条生产线每小时产能54000瓶,每秒达到15瓶。”娃哈哈技术人员自豪地说。
从最早期整线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到后来引进单机自己集成自动化生产线,再到现在自行设计规划智能工厂,娃哈哈通过“三步走”的战略,实现了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一个零部件,难倒一条生产线”,这是引进国外生产线遇到窘境的真实写照。为了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早在1999年娃哈哈就成立了精机公司,自己设计制造模具,成本只有进口的1/3,而且大大缩短了供货周期。
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娃哈哈还将设备输出。2015年12月,娃哈哈的自制设备——水处理系统及动力机房设备材料运往缅甸仰光安装调试,标志着娃哈哈自制设备走出国门。
在自制模具的基础上,娃哈哈又涉足工业机器人项目。2015年工信部公布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娃哈哈的食品饮料生产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成为全国首批入选项目,也是饮料行业唯一的一家。目前,代替人工装箱的码垛机器人,已经在全国各地分公司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效率。而即将在乔司建起的“智能工厂”,从下订单到生产到溯源,将实现智能化。
娃哈哈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宗庆后说,机器人最核心的技术是各个关键零部件,如运动控制器、精密减速器等,仍被国外垄断。目前娃哈哈正密集地与国外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洽谈合作,努力建设一个包括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精密减速机、运动控制器及视觉传感系统等机器人产业园,提升我国高端机电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用匠心品质铸就健康安全产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产业链涵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从研发到采购、生产、销售,娃哈哈产业链涉及300多个品种、2000多家供应商、180多分公司、10万余家分销商品,他们是通过什么来保证生产出来的每一瓶产品都是安全放心的?
走进娃哈哈生产基地,扑面而来的是以“工匠精神,品质担当”为主题的质量持续改进活动的热潮。据介绍,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每年都有,今年旨在完善全员、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细化后道监督前道制度,建立并落实集团、片区、分公司3级质量管理责任,通过培育耐心、专注的工匠精神,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以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
后道监督前道的管理模式,最早可追溯到娃哈哈投产之初。据参与过儿童营养口服液生产的老员工回忆,在娃哈哈产品生产之初,每一道工序的员工在完成本工序时,都要放上一张有个人编号的小纸条到下一道工序,操作工在做完本工序工作检查无误后,将上一工序员工的这个纸条拿走,做好登记,放上自己的代码。如此一来,即便是在市场上销售的任何一盒产品,都能在包装盒内发现一个代码,每一件产品都能追溯到每个环节的负责人。
基于最早生产娃哈哈儿童口服液积累的质量管理经验,娃哈哈逐步完善形成了“前道服务后道,后道监督前道”这一具有娃哈哈特色的全员、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将“监督上岗位、做好本岗位、服务下岗位”的管理要求贯彻到每一员工,实现层层监管、相互服务、相互监督,确保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和统一。
与此同时,娃哈哈专门成立了市场督察部,对流通环节和消费终端的产品质量经常进行检查追踪,并建立经销商质量反馈制度,要求经销商每月反馈产品质量意见,做到每一瓶产品从原料供应、组织生产、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全程监控,确保食品安全。
作为饮料行业龙头企业,娃哈哈除了做好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外,对质量安全的研究也从生产性控制向预防性发展。娃哈哈重点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危害评估方法和包装材料安全评价等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技术研究,从而确保加工工艺流程的科学与规范,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事前预测和事先控制能力,有效保障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
不断传承中的工匠精神
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业如同一个工匠一样,琢磨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和推敲。
娃哈哈去年推出的晶钻水,是纯净水的升级版。自1995年娃哈哈率先在国内生产瓶装纯净水,被称为一场“饮水的革命”。全新上市的晶钻水,使用收腰设计,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还创新性地在标签上印制了可刮开的个性化签名区,经过反复改进保证质量优、性能好,不仅贴合当下产品个性化消费的趋势,还倡导环保、节约的理念,提高了用户体验。娃哈哈一个个产品的背后,凝聚的都是娃哈哈人的工匠精神。
技师葛智亮是有着36年工作经验的老钳工,主要负责八宝线设备维修、生产线安装、设备装配等工作。有一次,他在某分公司出差时,发现一个报损的原价10多万元的凸轮。他觉得很可惜,用手摸了几遍凸轮的工作表面,认为这个备件还可以修复。于是通过维修、调试,使凸轮导轨表面粗糙度达到Ra0.1,让这一设备“起死为生”。若无几十年的手上功夫和经验,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此后,集团公司全国各地八宝生产线出现维修疑难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而葛师傅凭借多年累积的经验,通过“一看、二听、三摸”,总能精准、快速找到维修的办法。
“一种瓶身模加工夹持定位结构”,这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的专利来自杭州技术能手吕民华之手。他在实践中设计这个专用工装,以普通车床代替加工中心,原本单件加工需8个多小时的模具,用普车2小时便能完成。每副模具节约加工成本1000多元,截至目前累计节约加工成本达300多万元。
从普通技工到技能大师,“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高金海是娃哈哈年轻人的励志典范。他负责的技术小组联合天津大学研发果奶自动装箱机器,在反复尝试和沟通之后,终于研发出了卧式果奶装箱机,操作工从原来的五六人减少到一人。这项发明既提高了效率,还保证了装箱的严密性。现在这个装箱机已经推广到娃哈哈生产基地的上百条果奶生产线上。
高金海技能工作室的15个成员都是公司的精兵强将。作为娃哈哈的“第一工匠”,高金海还要起到工匠精神的传承作用。在他的带领下,这些技能大咖们通过名师带徒、技术攻关、技术交流,为“工匠精神,品质担当”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一个个“娃哈哈工匠”身上,我们看到娃哈哈的工匠精神,一是精益求精,把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二是持续改进,创新求变,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三是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肩负起“传帮带”的使命。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