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用工荒”,从职业教育源头解决
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7月23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呼吁,当前我省技能型人才总量缺口巨大,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源头上解决“用工荒”的问题。
技能劳动者仅占城镇从业人员的23.5%,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6.4%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调研统计,目前全省技能劳动者仅占城镇从业人员的23.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5%,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6.4%。而近年来,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上,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倍以上,高级技工求人倍率甚至达2倍以上。
“ 当前‘用工荒’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部分重点产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不能得到很好满足。”审议中,曾参与执法检查的梁尔源委员举例说,如长沙高新区,园区内机械制造加工等传统产业、环境保护等新兴产业、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产业,技能型人才缺口都比较大,部分高技能人才岗位空缺较多。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职业教育教师总量不足,特别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太少,以致一些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且主要培养的是低端普通技术人才,部分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企业合作办学的内生动力不足,也是造成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一个原因。执法检查组在部分职业院校和企业调研时发现,部分校企合作停留在较低层次,与产教深度融合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部分企业由于担心自己参与培养出来的人才被别的企业“摘果实”,或者学生实习实训与生产经常有冲突和矛盾,因此对培训学生心存顾虑,影响了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学生难以掌握真正实用的技能。
“重普教、轻职教”观念仍普遍存在,去年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率仅85.2%
解决高技能“人才荒”的根本,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省对发展职业教育还是非常重视,在改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职业教育的观念滞后、地位不高,投入保障不足等问题,极大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周发源委员认为,当前,“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观念仍普遍存在,很多人总觉得考上普通大学的才是人才,到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就不是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社会上也经常遭受各种歧视政策和待遇。2014年,全省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率仅85.2%。部分中职和技工学校学生流失严重,有的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数甚至不足百人。全省129所技工院校中,还在正常招生办学的只有68所。职业教育的观念滞后、地位不高,影响了职业院校招生,导致技能型人才缺乏。
“都是办教育、培养人才,普教职教、公办民办应当一视同仁。”吕兴胜委员指出,当前,全省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总量较小、占比较低。部分市州、县市区还没有依法将发展职业教育的经费足额落实到位,而企业、社会也不愿投入,使得一些职业院校办学经费难以为继,甚至负债累累。现在,部分职业院校尤其是农村非骨干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办学条件仍然相当简陋,有的院校学生还在板房里上课,仍延续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落后教学方式。
打破人才“政策壁垒”,调整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委员们在审议中纷纷“支招”。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转型的历史时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罗述勇委员认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一视同仁地对待职业教育,加大资金投入,真正把职业教育当作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职业教育拓展为广大青年通往成功成长的重要途径,真正使职业教育承担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田家贵委员建议,要站在全省的战略高度认真规划职业教育,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调整优化职业院校的布局和专业结构,鼓励开设一批对接人力资源市场、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新产业。同时,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招工、联合培养培训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探索建立权责对等、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校企长效合作机制。
董岳林委员建议,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并定期定比例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检验和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切实保障和改善教师待遇,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责任编辑:刘舒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