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鼎城区: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工作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最近,我们对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91家市级以上规模企业的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初步掌握了非公有制企业人才资源情况以及企业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方面的做法经验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非公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及主要特点
规模扩大,素质有所提高。该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占从业人员的5.3%,大专以上学历的占从业人员的8.5%,人才总量逐年增加,素质逐步增强。
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前些年,由于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择业观念的影响,该区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非公企业更是如此。一些非公企业到省内本科院校招聘人才,几乎无人问津。职业技术学校兴起后,才让企业找到了招聘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实践表明,非公企业不可能像机关事业单位那样,也不可能像国有企业那样追求高学历高层次,强调名校热门专业,而应调整思路,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
就业环境日益宽松。随着择业观念的转变以及现实环境的影响,本科院校毕业生特别是非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地选择非公企业就业,该区非公企业已逐步成为吸纳大、中专毕业生的重要载体。尽管如此,非公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引进人才难的问题仍很突出。针对这一现状,该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比如在职称评定、参与市级以上优秀人才评比中给予倾斜,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免费托管人事档案等,尽可能吸引人才为非公企业服务。一些企业引进人才后,也能根据人才的特点、专长,因人而宜,加强培养,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政府的大力支持,人社部门的全方位服务,企业的灵活措施,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越来越多的选择非公企业就业和再就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该区非公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调查中发现,非公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较低,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缺乏,且人才分布不均衡,传统行业人才偏少,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着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还不够科学合理,现有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等问题。
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一些部门和企业对人才实际重视不够,“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不浓,同时受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公企业对各类人才的吸纳和凝聚力不强,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不少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特别是生产性部门和农业一线企业人才年龄偏高、比例偏低、学历职称偏低,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等行业。
人才开发机制不活。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高级人才缺口大,不仅反映了非公企业的人员的素质问题,其潜在的人事管理不规范问题更不容忽视。有的企业与专业技术人员要么不签定聘用合同,要么签了合同不鉴证;有的为了防止专业技术人员跳槽,要么千方百计阻止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要么评上职称后将文件、证书不发给本人,对专业技术人员“严防死守”。有的还把上级人社部门有关职称的工作文件保密,让专业技术人员错过评审时间。在人才培训教育方面,不少企业投入严重不足,多数采取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边干边学。重点剖析的8家企业2173名一线生产工人中,持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仅有11人。这就直接导致人才知识越来越老化,缺乏创新力。调查中发现,有的企业没有办公室,更没有综合管理中层骨干,有的由会计一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大小事情全由会计一人承担,使他们疲于应付,增加了他们的压力,缺乏科学管理。
对人才的保障不力。由于该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还处于家族式阶段,企业薪资、福利保障等条件存在较大差距。《社会保险法》明文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部分企业虽然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不愿履行《社会保险法》规定的义务,或只参加对自己有利的工伤保险,不愿承担职工的社保、医保等,损害了员工的社保权益。由于人社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企业员工必须拿本人身份证到社保经办机构查询参保信息,费时又费力,难以监督企业的参保行为,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由于保障体制不健全,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不能根本解决,造成非公企业很难把自己所需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队伍中来。
对策及建议
人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非公企业人才匮乏状况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宜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到非公企业就业,尽快改变非公企业人才匮乏状况。
更新人才观念,创建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一是树立“人才资本化”观念,人才不仅是再生性资源、可持续性资源,而且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资本,人才是效益的最好投资。二是树立“大人才”观念,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就是人才。三是树立“人才市场”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快人才合理流动和配置,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长期发布供需信息,为企业和人才提供面对面服务。建立灵活用人机制,不断优化人岗组合,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构筑人才发展通道。一是建立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非公企业采取兼职聘用、项目合作等多种流动方式引进急需的各类人才。二是建立奖励、保障机制,摒弃落后的人才观念和评价方法,注重综合素质,尊重个性发展,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人才观念和人才评价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制定企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制度及人才报酬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根据其对企业的贡献大小确定其工资和奖金水平,为发挥人才的作用,提高人才工作的效能打下基础。重点推进和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需要,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帮助外来人才解决生活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适当放宽非公企业人才职称评定工作,人社部门要上门服务,及时宣传职称政策,帮助人才提高竞争能力,进一步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工作局面。
整合培训资源,加快人才素质提升。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政府的宣传引导,正面宣传非公有制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利用机构培训、网上教育、专题讲座、远程教育等方式,定期对基础岗位技术操作工进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一般性操作技能培训。建立企校合作机制,根据主导产业的需要,引导非公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固定、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必需人才,建立非公企业专技人才培训基地,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