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报】精准投放土地要素,深挖盘活土地潜力,土地市场持续稳定——株洲:“地动力”保驾稳增长
首席记者 周怀龙
通 讯 员 邹礼卿 陈 岱
在湖南省株洲市中车株机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智能机器人转身、伸臂、定位,一台台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逐渐组装成型;在株洲新动力众创空间,一台3D打印机正“呲呲”作响,设计人员创作的正方形盒子从机器内慢慢打印出来……
这样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在有“中国电力机车摇篮”之称的株洲随处可见。2015年,株洲以年经济增长9.5%的增速,成为全国20个落实稳增长重点政策成效较明显的地市之一,并因此获得国务院的通报表扬。
谈及稳增长的经验,株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文彬说:“株洲经济的增长,归根到底要落实到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上。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稳增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近年来,株洲通过土地要素精准投放、土地市场持续稳定、土地潜力深挖盘活,使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动力。
有保有压,土地要素精准投放实现发展“加速度”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往粗放增长的思路需要深度调整,从增量扩张转为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重,要以节约集约为原则,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彻底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粗放供地方式。”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何安国说。
一方面土地供应总量多,另一方面有的项目又存在用地瓶颈,为破解这一土地资源错配的矛盾,株洲市提出以用地的“减法”实现发展的“加法”。2015年以来,株洲市根据其土地市场需求测算,将年度市本级商住用地供应规模控制在2000亩以内,建筑面积总量控制在300万平方米以内。今年,株洲市安排商住用地供应规模较去年实际供应量减少24%,控制建筑面积较去年可开发建筑面积减少29%,通过严控用地总量,力促商住用地供需平衡,逐步消化库存。
为保障稳增长用地的合理需求,株洲市按照“产业聚集,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原则,由全面保障向重点支持倾斜,通过有保有压的差别化供地政策,将土地要素精准投放,优先保障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地。
东城大道是株洲市重点项目之一,是构建株洲——醴陵城镇发展轴、打造东部新城的关键大动脉之一,对于打开湖南东大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构建“一城一区”发展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该项目,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主动作为,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项目用地预审的上报并获批复,沿线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相关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以高效保障项目落地。
与此同时,株洲市严格执行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提高入园门槛,把工业项目的用地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额、项目容积率、行政办公和生活设施服务用地比例等控制指标作为项目准入的基本前提,对于达不到定额指标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或核减其用地规模。为防止相关因素对商住用地的冲击,株洲严控工业土地变性,严控容积率的调整,严格禁止毛地出让,坚持做到征拆工作没有完成的地不出让、基础设施配套没到位的不出让、地价低于评估价的不出让,堵塞了漏洞,减少了后患,提升了土地价值。
从2015年开始,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只申报补征用地和片区开发用地,住宅用地原则上不新批。全年批回基础设施建设用地224公顷,批回产业项目用地205公顷,精准保障了全市11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有取有舍,土地市场上“不能为了留住一匹马卖掉整个草原”
“走掉一匹马没有关系,只要管好自己的草原,草肥、草美,自然会有大批马来吃草。决不能为了留住一匹马而卖掉整个草原。”赵文彬强调。
在株洲市委市政府看来,把土地资源要素用在不能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上,不仅会造成企业“跑马圈地”,导致发展“虚热”、用地“虚高”,最终还会损害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用地保障中必须有取有舍,“坚持把有限的土地要素投入到能支撑发展、能带来收益的项目上。”
2015年,某项目曾希望落户株洲,条件之一是“须提供用地2000亩”。市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经严格评估,认定该项目有圈地囤地倾向,最终放弃了该项目。近年来,株洲市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严格评估招商项目的实际用地需求,对于类似有圈地囤地倾向的项目“宁舍不纵”。
“这样的例子不少。”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国内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表达投资意向,并提出在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单独享受政策优惠。然而,株洲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认为该诉求有损市场公平,不利于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拒绝了享有优惠政策的诉求,并组织国土资源、规划、商务等部门对企业做好解释、争取等工作,最终获得理解与支持,项目公平上马、落地。
“市政府勇于突破‘招商就是零地价、就是补贴’的做法,树立并践行‘双赢招商’理念,对规范土地市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位工作人员说,“在全国经济形势整体下行的态势下,株洲土地市场实现逆势增长,市本级2015年土地成交价款较上年增长104.8%,这与我们对土地出让行为的严格规范密不可分。”
为确保土地市场持续稳定,株洲市加快对闲置土地的认定、公示和处置,对已摘牌未用土地进行项目清理,无正当理由闲置期满两年的土地依法收回。2015年,该市对214个项目约1.35万亩土地进行清查,共清理出涉嫌闲置未开发利用项目90宗,采取限期开发、调整项目、嫁接引资、收回储备等方式分类处置,使存量土地盘而能用、用而能活。
“清理闲置土地,有利于制止囤积土地行为,促进市场理性发展。”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博士刘会洪评价。
有售有租,创新用地管理,激活新兴产业发展潜力
“在适应经济发展新需求中,株洲市国土资源部门抓住创新驱动的‘牛鼻子’,加快土地供给侧改革,在保住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和民生底线的基础上,激发新兴产业发展潜力。”何安国说。
为加大中小型企业创业创新的马力,株洲市采取“有售有租”的方式,破解中小企业用地难题。该市以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单位面积的产出价值为原则,打破“一企一围墙”格局,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对用地需求在50亩以下的企业以及市区园区入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低于8000万元的项目(除高新技术项目外)不单独供地,引导中小微企业选择租赁或购买标准厂房进行投资经营。
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是株洲市河西示范园标准厂房开发建设项目中的重头戏,也是该市着力打造的五大百亿工程之一。项目一期占地890亩,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47,比一般工业用地容积率高50%。目前已建成约25万平方米,并通过租、售等方式成功引进中小微企业16家,创造经济价值1.2亿元。这仅仅是株洲市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的一个缩影,去年该市建成标准厂房264万平方米,为企业“拎包入住”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株洲市还创新用地政策、激活土地潜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近年来,株洲市抓住政策机遇,探索实行募集基金、PPP合作等模式,筹措资金对因设施不完善而闲置的土地进行集中连片开发。通过集中力量,大幅提升区域环境和配套设施,推动市场有序供给、良性竞争,促使土地价值进一步提升。2015年,株洲市对轨道科技城、南岳岭棚改项目、龙母河水利综合开发三个片区进行了土地集中连片整治。
“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开发强度,却以更低的能耗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同时给新兴产业一个更好更优的发展环境。”株洲高新区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一位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