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2岁女童因滥服退烧药造成急性肝功能衰竭

12.08.2016  06:39

   星辰在线8月11日讯(长沙晚报 记者 唐江澎 实习生 廖平) 感冒发烧是孩子最常见的问题,几乎有孩子的家庭都储备了各种感冒药、退烧药。然而,2岁半女童依依(化名)因为超量服用了感冒退烧药竟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被紧急送入了湖南省儿童医院ICU病房。记者今日从医院获悉,经过抢救,依依转危为安。

  据依依妈妈介绍,依依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直在等待手术时间,但前两天依依发烧至39℃,她赶紧给依依同时服用了“一休”口服液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还使用了外用的“退热栓”。1天后,依依的体温很快下去了,但是人变得很没有精神,皮肤的颜色比生病前明显变黄。依依妈妈觉得不对劲,赶忙把依依送进了湖南省儿童医院。

  经过检查,正常情况下不超过40个单位的转氨酶,依依却升高到了9000个单位,其凝血功能也有明显异常。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判断依依发生了急性肝功能衰竭,依依被紧急转入ICU病房,医护人员马上给她进行了血液净化、护肝、降酶等对症支持治疗。

  该院肝病中心主治医师欧阳文献告诉记者,依依服用的3种药物里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是导致依依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元凶。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患儿严重者,可出现进行性肝损伤、不同程度肝性脑病、颅内压增高、出血等肝功能衰竭表现。

  欧阳文献表示,由于很多非处方药物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家长在自行给孩子喂药时,没有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导致该药剂量的叠加,易出现对乙酰氨基酚的过量摄入。该院肝病中心收治的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病例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过量导致。

  欧阳文献提醒,一般儿童发热不超过38.5℃的,可考虑暂不服用退热药物,使用温水擦拭身体等物理降温方法;超过38.5℃的,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使用家庭自备药物时,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切忌过量服用;如孩子患有特殊疾病或存在相关药物禁忌症,不可自行服用该种药物,如需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

  [健康提醒]

  家长勿掉入退烧误区

  误区一:一发烧就用退烧针

  退烧针的成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安乃近,一种是地塞米松。因为临床证实了安乃近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已基本淘汰;地塞米松实际上是一种激素,退烧机理是抑制人体发热中枢,但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抑制了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导致身体不能够对抗这种疾病,病毒很容易在身体内造成感染。所以常规发烧,建议口服药去退烧。

  误区二:一发烧就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再给宝宝使用一般的抗生素就很难有疗效;而反复、多次应用激素,可造成儿童机体免疫力下降,经常输液的孩子更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误区三:一发烧就立马去医院

  孩子发烧后,家长做的第一件事是要让他多喝水,如果超过38.5℃要给孩子吃退烧药,并观察病情的变化。但如果除了发烧,孩子还有剧烈咳嗽、呕吐、腹泻、嗜睡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带他去医院就诊。

  误区四:给孩子捂汗退烧

  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全,体温的节能力远不如大人,捂汗让孩子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发,可导致体温居高不降,甚至造成高热惊厥;另外,用过退热药后再这样“捂”着,孩子会因为出汗太多而造成脱水。正确的做法是,让宝宝所处的环境温度稍微高些,然后给宝宝少穿些衣服,以增加其体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有利于汗液蒸发。此外,要注意给宝宝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