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囤积21张回家车票 只为抢得2张“理想票”

19.12.2014  12:53

  距离羊年春节还有两个月时间,在外奋斗的人们已经开始提前计划着回家过年的日程。然而,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铁总推出了售票新规,火车票预售期从原来的提前20日变成了现在的60日,整整早了40天。买一张回家的车票,有了新的"含义"。

  从12月7日开始,每天上班遇到正点、半点,在某研究院工作的季先生和太太都要准时坐在电脑前,为的就是抢两张春节回哈尔滨的车票。十多天来,他们已经囤积了从2月4日至15日共21张回家的车票,但这些对他们来说还不是最佳选择,因为节前最后几天的票才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目标"。

  每天抢票只为能回家

  "去年抢票跟打仗一样,不堪回首,最后还是只能全价坐飞机回家,太贵了。"季先生说,本以为今年铁路售票政策调整后,票会好买点,没成想,却比去年更难搞。

  季先生和太太都是哈尔滨人,现在都在上海工作,每年春节回家过年是他们的一件大事。他们估算了一下,如果把所有公休都算上,大概可以在2月4日前后回家,但显然他们更想把这些假期都用在明年的外出旅游上。如果不想把假期"花"在回家上,就得"抢"最后几天的票。小两口于是做了两手准备,为了避免像去年一样买不着火车票,从12月7日开始,他们就开始上网抢票,起初每天都能成功订到两张票,但到12月14日那天,他们只"抢"到一张票,季先生明显感觉到,再往后,买到票的可能性也变得越来越小了。

  季先生告诉记者,身边很多准备离沪过春节的同事,都会从12月7日开始,一直抢票到最后。与往年相比,今年抢票期被拉长了,他说:"去年过年早,而且预售期短,可以临近过年才买票,不耽误工作;今年过年晚,可买票却大大提前,每天有这档子事儿,很影响年底的工作状态。"

  网上抢票堪比"中彩"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海直达哈尔滨的车次调整为每天2班,即G1204和Z172,季先生和太太每天的"目标"就是这两趟车。

  虽然之前手上已经有了19张票,但为了能更接近假期,昨天继续抢2月15日的票,夫妻俩一人网上抢,一人电话抢,依旧是电话抢票更胜一筹,今天再去售票点取票,然后再抢……

  昨天13时,季先生准时登录12306售票页面,先将电脑的内存、缓存、C盘清理干净,然后坐等13时30分放票。为了能抢到票,他还在浏览器页面安装了插件,可是,13时30分刷新页面点击预订时,还是没"跑"过别人;再次登录,填好验证码后,插件自动帮忙跳转,此时尽管页面显示剩余票数还有个位数,但就是点不下"购买",挣扎了数分钟后再次刷屏,票已卖光了。

  同样是13时30分抢票,季先生的太太提前2分钟接入95105105热线,在13时29分时,她竟然订到了一张2月15日的高铁二等座车票,可惜,等她再输入季先生身份证号时,掉线了。不过,她赶紧再打进去,接通后用秒杀的速度输入证件号码,终于又抢到一张票。

  虽然抢票成功了,但季先生的"最高要求"并没有满足,他说,后面两天必须接着抢。至于囤了那么多票,到时怎么处理,他反问记者,现在不是提前多少天来着就可以免费退票吗?

  退票的比买票的还多

  虽然电话订票的成功率大一点,但季先生还是喜欢网上订票,因为不用跑一趟,而电话订的票必须在24小时之内交钱换取纸质票,否则作废,不付款的话,第二天则不能以自己的身份证再次抢票。为了继续抢票,季先生必须在今天抢票之前跑到代售点付款取票。

  由于今年铁路方面在延长车票预售期的同时规定,提前15天以上退票可以免收手续费,因此,之前有不少人担心,可能会出现很多人先多买车票,然后再退票的现象。记者昨天上午在上海南站售票处发现,退票窗口前早早排起了长龙,很多买到心仪日期车票的旅客都跑来退票。一位李小姐告诉记者,本以为利用工作日时间过来退票,人会少点,没想到排队退票的比买票的还多。

  春运抢票进入"白热化"

  大多数热门线路"一票难求"

  按照火车票预售期计划,昨天可以买到2015年2月15日的火车票,这几天,春运抢票开始进入"白热化",前几日的始发终到车站余票较多现象不复存在,大多数方向的车票都是瞬间销售一空。至本周日,除夕前的火车票将全部放票完毕。

  打开电脑登录12306,很多人才感受到什么叫"一无所有"。热门方向的火车票依旧要"秒抢",屏幕上一行行灰色的"预订"字样表明,这些车次一张票都没了。截至昨日下午6点,上海前往长沙、武汉、重庆、贵阳、昆明、成都、阜阳、南昌、怀化等方向的车票已告罄。

  从12月7日春运火车票开售第一天起,不少热门线路的车票就开始抢手了。即使一个多星期前杭长高铁开通,上海开往南昌、长沙的运能大增,但从车票预售来看,还是供不应求。

  今年火车票预售期放宽至60天后,有些返乡的人因为没有确定回家日期,会囤好几张不同日期的车票,待确定出行日期后,就把不需要的退掉,而提前15天以上退票无需退票费。(记者 何易)




(稿源:人民网)
(作者:何易)
(编辑: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