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577个医联体覆盖1299家医疗机构
15分钟,医联体开辟高速“生命通道”
577个医联体覆盖1299家医疗机构 各种形式医联体推动县乡村一体化医疗
“如果不是医联体的绿色通道,让我及时入院治疗,后果不堪设想。”患急性心肌梗死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后,长沙市望城区居民谭女士坦言,自己能15分钟进入手术室治疗,得益于省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绿色通道”。
这样的“生命绿色通道”,便是医联体建设的显著成果。近年来,我省强化各级医疗机构联络、联合、联动,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运行新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下沉和横向流动。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各种形式医联体577个,覆盖全省1299家医疗机构。
15分钟将心肌梗死患者送上手术台
45岁的谭女士家住望城,12月4日上午10点她突发剧烈胸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当场晕倒在地、不省人事。望城区人民医院急诊医师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及电除颤等治疗,5分钟后谭女士心跳恢复,此时心电图和心肌酶都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不及时手术可能再次出现生命危险。医生立即将心电图和心肌酶结果拍照上传至“湖南省胸痛群”要求转诊治疗。
当天上午12点多,谭女士转诊至湖南省人民医院,此时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张宇副主任医师早已在介入手术室做好准备。
“进手术室到开通血管只用了15分钟。”12月10日,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医师张乐介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抢救,“湖南省胸痛群”发挥了重要作用,医生得知消息后,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医生早已在介入手术室做好准备,患者一到达便可开始手术,“目前患者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即将出院。”
省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以来,实现了区域医疗抢救资源的有效整合,在院内外为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致命胸痛患者开通绿色生命通道,缩短了救治时间,救治成功率明显提升。对这类病人国家要求从入院到手术干预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而湖南省人民医院平均76分钟就能完成,最快的一例仅12分钟。
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明介绍,该院2013年成立胸痛中心,建立24小时连续不间断胸痛专科。胸痛中心建立区域性网络,共有基层(网络)医院9家,其中县级医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与长沙市120合作畅通抢救渠道,建立微信胸痛中心交流群3个,人数近1500人。
湖南省已建立各种形式医联体577个
湖南医联体的建立,通过以基层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区域协作、共建共享的医联体模式。如长沙市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医联体模式,得到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第十二督察组充分肯定 。2016年该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同比增长10.23%,所辖多个县(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以上。
此外,医联体以影响老百姓健康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重大疾病为突破口,以大型三级医院优势专科为核心,综合同质化培训、远程医疗等手段,打造省市县专科专病专治联盟和专业医师服务团队。2016年以来,先后依托肿瘤科、儿科、产科、结核病等同质化培训,胸痛、卒中两个中心以及代谢内分泌、精神病等专科医联体建设,初步建立覆盖全省相关疾病专科联盟与协同救治平台。
谭女士就诊的省人民医院就是全省胸痛中心建设试点医院,平均D一to一B时间(从入院就诊到导管室做急诊介入手术时间)从220分钟缩短至90分钟以内,2017年1-10月救治患者人数较2016年同比增长210%。
我省始终将落实分级诊疗作为医联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试点建立重大疾病急慢分治医疗服务网络,推动县乡村一体化医疗共同体发展。
记者手记
让医联体 “联体连心”
建立各种形式医联体577个,覆盖全省1299家医疗机构,湖南省医联体的建设成果确实显著。
以前在大医院“一号难求”的专家,在社区医院也能求诊;担心基层医院治不好的病,可以及时转诊到有资质的医院……记者走访长沙市多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不少常见病患者选择这里进行初诊;一些疾病的后期康复,患者也选择到基层医院来。
然而,也有一些仍制约医联体发展的因素,例如用药取药的问题、医疗保险报销问题,都应让患者感受到医联体的“联体连心”。
医疗技术等优质资源下沉、就医机构灵活联动,要让医联体建设真正成为缓解百姓看病难的有效途径,仍需要卫计部门、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等多方联动,才能建立起更全面的体制与机制。
■记者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