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责任 风雨前行——记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致力于三湘大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湖南省环科院在窘厄中起步、在坚持中前行、在克难中发展,步履坚实地走过了40年的创业兴业征程。
科技作画笔,山河绘新颜,回望所来路,沧桑四十年。
一、承载使命 开创基业
1975年7月,承载着“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根本使命,“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应时而立,十来名立志环保事业的湖南环科院人,从长沙麻园湾借用的5套公寓起步,踏上了我省环保科技事业不平凡的创业之途。
为寻找理想的事业基地,他们辗转于市内的街巷和市郊的丘野之间,为早日完成基地建设,他们日复一日地在炎热和苦寒里奔波,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在长沙市南郊的燕子岭辟地300亩,削平荒丘,开拓出了我省环保科技研学基地,并率先建成了5900多平米的环保科研楼、3000多平米的办公楼和1000多平米的生活辅助设施,为我省环保科技事业创下了最初的基业,打造出当时全国环保系统引以为傲的环保科技事业平台。
与此同时,一批中青年知识分子,怀着用技术报国的朴素理想、怀着对科学春天的美好憧憬、怀着奉献环保事业的坚定志向,陆续从全国各地、各行业汇集到湖南省环科院,组成了一支群英荟萃的技术队伍。
他们秉承湘人心忧天下的情怀、敢为人先的勇气、务实求真的精神,从湘江母亲河综合治理破题,携手全国顶级高校和中科院所,团结协作、包容互鉴,开启了我省环保科技事业的征程,历经数年,完成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湘江污染综合防治研究”、“湘江重金属水环境容量研究”、“湖南省土壤背景值研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原创性研究成果,奠定了当时湖南环保科技事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他们积极配合国家环境监督管理“八项制度”的推行,在一无规范、二无资料、三无样板的条件下,凭籍务实创新的智慧、科学严谨的作风和百折不绕的毅力,承担完成了湖南省首个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其成果――《“861”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成为当时我省乃至全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样本。
二、直面改革 转型成长
湖南环科院人在走过了激情飞扬的创业年代后,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也渡过了一段难忘的改革转型和恢复成长期。
湖南环科院人适应国家科技投入机制改革的时代要求,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践行责任,在继续服务政府环境监督管理,承担环境政策和技术标准研究的同时,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针对我省企业的突出污染问题,着力研发污染治理技术。期间,虽然历经不少坎坷和挫折,但依然风雨兼程、从未言弃,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努力化危为机,取得了《全国粮食与出口食品农药(六六六、DDT)污染调查研究》、《全国环境监测分析标准化研究》、《郴州卷烟厂有机废水治理工程》、《湖南造漆厂南、北厂涂料废水治理工程》等一批国家或省部级技术成果。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湖南环科院人在不断探索中逐步明晰了自己的事业定位,确立了“坚持‘两个面向’宗旨,技术立院、人才兴业、管理提质、强院惠民”的发展战略,并以此为指导,积极开展环境科学、政策、规划、法规、标准研究,面向政府需求,为政府环境生态保护的决策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为环保行政管理监督提供有力技术保障;面向市场需要,广泛开展环境技术咨询和服务;直面环境生态突出问题,积极开发污染防治和生态改善技术,为控污治污和生态改善提供适用的技术和产品。他们扛住了转型的压力,挺过了困厄的痛楚,定准了发展的坐标,找到了事业的方向,成就了一段湖南环科院人难以忘怀的艰辛岁月,开辟了兴业之路。
三、锻造能力 浴火重生
1988年原省环科所、省监测站分立时,原有的大型分析仪器设备悉数划拨给省监测站,湖南省环科院的基础能力建设只得从零起步。面对重重困难,湖南环科院人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踯躅徘徊,没有气馁自弃,而是放远眼量、从长谋划,抢抓机遇、巧干实干,从1995年“水污染控制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为起步,历经十多年,在空无一物旧房内,重新再造出2000多平米、拥有ICP-MS、气质联用仪和原子吸收仪等200余台套各类精密分析测试仪器的高规格标准化分析实验场所。
以此为基础,2009年,湖南省环科院又携手中南大学成功打造出“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先后自筹资金建立一个“大气环境综合观测平台”,建立了“城市生活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中试基地”、“郴州含砷废水和废渣处理技术研究中试基地”、“衡阳水口山重金属废水处理中试基地”和“株冶重金属废水治理中试基地”等四个技术研发实验基地,共有小试、中试污染控制工艺设备30余台套。
依托这些平台,湖南省环科院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环保公益性科研专项、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国家及省市级成果奖100余项,先后造就出彭克俭、向仁军、刘益贵、马超、熊如意、成应向等年轻环保科技专家和学科领军人才。
依托这些平台,湖南省环科院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人才交流培养机制,先后与这些高校共同培养出几十名硕士研究生,为社会输送了高层次的环境、生态科技人才。
如今,湖南省环科院在职专技人员已占职工总数的82%,其中高级专技人员40人,中级专技人员50人;国家和省级各类环保专家30人。
四、科技研发 再上层楼
四十年来,湖南省环科院始终以服务我省生态环境保护为己任,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在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环境标准研究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和专业优势,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些年,共计获各级科技奖项20余项,获各类专利50余项。
2010年以来,湖南省环科院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十一五”水专项--“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控制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和“河道尾砂中重金属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研究,以及 “十二五”水专项“铅、镉典型行业污染防治技术评估与示范”课题研究。承担了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典型冶金化工产业密集区长株潭城市群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与综合管理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跨界空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模拟及费用效果分析”、中挪国际合作“中国酸沉降综合观测研究”等100余项科研项目。
针对我省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治,先后承担了“重金属耐性植物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镉污染土壤修复与阻控技术研究”等污染土壤治理修复与固废综合利用课题研究;主持编制了《湖南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和全国首个铊排放标准――《湖南省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等30余项地方标准。
五、规划政研 成果丰硕
湖南省环科院坚持面向政府宏观决策和环境管理监督的事业宗旨,积极开展环境规划和环境政策研究,取得了斐然的业绩。
在环境规划方面,除了承担湖南省“八五”至“十二五”期间的环保规划及子规划的编制工作外,还先后编制了全国首个专项污染物综合防治方案――《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承担了《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工作方案》和三十六湾、锰三角、水口山地区等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等20余项;承担了东江湖、水府庙、西毛里湖、大通湖、柘溪水库等湖库的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年度方案的编制以及各湖库的基线调查工作;编制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专项规划》、《长株潭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等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余项。
环境政策研究方面,围绕重金属污染防治,湖南省环科院作为主要编制单位,完成了《粗铅冶炼环境风险等级划定办法》,并由环保部发布实施;编制了《湖南省典型涉重金属行业现行准入与退出政策评估报告》、拟定了《湖南省典型涉重金属行业环境准入控制办法》、《湖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典型涉重金属行业差别排污费和惩罚性排污费征收与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火力发电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等多项政策,为我省率先在全国构建起重金属政策管理示范体系提供了强力支持。
六、整合资源 综合服务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湖南环科院人积极跟进国家强化环境管理监督的各项措施,主动适应国家环保产业发展新政要求,在环境咨询服务上,整合内部资源、加强人员培训、拓展业务领域、推进综合服务。
目前,湖南省环科院各类环境咨询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资质持证率已达86%,拥有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总包、环境监测、环境监理、环保设施第三方运营、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安全评价、安全标准化认证等业务资质,设有“湖南省环境风险与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湖南省清洁生产中心”,具备了全方位提供环保综合服务的能力,成为了首批“湖南省环境服务试点企业”单位。
湖南省环科院凭借强健的综合服务实力,以一站式服务的理念,专注环境保护需求,协力推进综合服务,不断填补业内空白,先后完成许多开创性、标志性的环境咨询项目。诸如我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改过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状况最复杂的建设项目“衡阳金铜综合回收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建设项目“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省内首例旋风+布袋高炉煤气除尘“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高炉荒煤气净化改造项目”,编制了我省首个通过审批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资兴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承担完成了省内最大的汽车投资项目“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年产30万辆乘用车项目”环境监理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和样板工程,主要咨询服务业务的质量名列全省前茅,先后获国家及省市级成果奖60余项。
七、积淀文化 传承价值
湖南省环科院在四十年的创业发展过程中,坚持用“专心专注,求真求实,人本人为,共荣共享”价值理念育人、立院、兴业,积淀出以“人本、责任和分享”为核心的丰厚组织文化,这一价值理念和组织文化,浓缩了历任院领导班子的不懈追求,凝聚了湖南省环科院职工的广泛共识,是湖南省环科院发展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湖南省环科院可持续发展的精神魂魄。
在院党委领导下,湖南省环科院党政工团齐心协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文明建设为抓手,培养笃学风尚,砥砺进取精神,倡导健康生活,营造和谐氛围,投身社会公益。湖南环科院人秉承组织理念,专心于事业、专注于职业,求真于未知、求实于既在,立事于民愿、成业于民力,共荣于组织、共享于社会,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获得了多项荣誉,先后被评为“省直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直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单位”、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文明标兵单位”、“省直单位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并被连续评为湖南省环保厅系统“双文明先进单位”。
八、不懈奋斗 成就功业
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奋力拼搏,湖南省环科院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科技研发重拾辉煌,业务结构更趋合理,人才培养成效凸显,基础设施脱胎换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职工待遇显著提高。
近年来,湖南省环科院先后获得了多项集体荣誉:2009年,被湖南省政府授予“湖南省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 2010年,获“省直单位模范职工之家” 称号;2011年,被授予“环保部‘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湖南省环保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建院以来,湖南省环科院先后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上世纪90年代末,高兴斋研究员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并获颁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我省首位获此殊荣的“环保人”。2009年,时任院长刘益贵同志被省政府聘为我省环保领域唯一的“湖南省首席标准化专家”。2010年,时任总工程师向仁军同志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直机关十大模范标兵”、“湖南省先进工作者”,获颁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立个人一等功,并当选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2012年,副院长熊如意同志获湖南省环保系统“先进个人”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尤长。面对未来发展,湖南省环科院将紧密围绕“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动力,持续强化人才和技术贮备,切实提高技术话语权,努力推动各项事业跨越发展,为谱写“美丽中国”的湖南篇章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