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农业部门迅速行动抓好抗旱救灾
今年我省农业发展极不寻常,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农业农村经济因灾损失严重。从7月10日起,全省持续大范围高温少雨,湘西北地区旱情开始显现,并呈较快扩散的势头。截止29日,受连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我省7月上旬以来,张家界、常德、湘西、怀化相继出现旱灾,受灾面积总计257万亩,成灾78.2万亩,绝收13.9万亩。其中澧县、辰溪县、临澧县、慈利县、永定区等地受灾较为严重。旱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持续晴热高温少雨。由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大而造成的受旱面积约130万亩,约占总体受旱面积的52.8%。二是局部地方缺少灌溉条件。湘西北一些地方的山区缺少灌溉条件致使农作物受旱面积较大,约占全省受旱面积的50%。三是前期洪灾损毁灌溉设施。前期暴雨洪水造成部分地方灌溉设施受损,还未完全修复,导致农作物受旱面积约42.4万亩,占全省受旱面积的17.2%。
面对汛旱急转的严峻形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洪灾之后生产自救和防旱抗旱“两手抓”,力保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一是提前部署,迅速动员。省农委党组高度重视,刘宗林主任多次调度并做出部署,省农委紧急下发《关于做好当前防旱抗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切实落实责任,及时协调人力物力,解决抗旱救灾的具体问题。二是加强值守,持续关注。加强并保持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灾情发展态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灾情日报制度,为各级领导抗灾救灾决策当好参谋。三是科学救灾,做好服务。常德、张家界等受灾地区迅速安排技术服务小组下到受灾地块开展指导服务。受灾各地积极利用现有水源,采取蓄、引、提、调等措施,确保晚稻秧苗用水,全力保障晚稻种植面积;对处于抽穗杨花期的中稻,采取引水、打井提水等措施,保障其有水抽穗;对玉米等旱粮作物,采取覆盖、浅中耕培土等抗旱措施。同时,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轻干旱影响,积极做好病虫害防控,大牲畜防暑降温和好鱼苗鱼种的并塘转移工作,力保农业生产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