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旭东: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创新格局
2018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梳理了过去五年的创新“成绩单”,并提出加快建设一批“创新高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作为服务和推动科技创新的职能部门,湖南省科技厅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有哪些工作重点和举措?近日,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童旭东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畅谈科技创新的湖南实践。
新华网: 增强创新引领能力,加快创新高地建设,是今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工作之一,请问这项工作将如何推进?
童旭东: 推进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构建“一区三谷多园”格局。
湖南将推进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完善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划,构建“一区三谷多园”格局,打造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地。
在2018年,我们还将支持8个左右省级产业园区转型为高新区,新增8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依托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创建国家实验室,培育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组建智能化技术、惯性技术、北斗导航等一批军民协同创新中心。
新华网: 不仅要打造创新高地,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还确定2018年为“产业项目建设年”,将实施“1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纳入“5个100”行动,请问这一行动具体如何实施?
童旭东: 建立3大机制落实1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首先要建立综合支持机制。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投入,在省级科技创新计划申报指南编制、申报通知发布、专项资金支持以及改革试点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形成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省、市、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服务的工作机制,建立项目实施全过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动态管理机制也不能少。建立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需求储备库,明确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入库标准,及时吸纳各市州、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推荐谋划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对已实施的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定期开展考核评估。
童旭东: 对接国家科技战略、湖南优势产业、重大科技创新需求。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做好“3个对接”。首先要对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积极争取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布局。争取建立部省共同出资、联合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工作机制。
同时对接湖南特色优势产业。聚焦我省10大重点产业创新链和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立技术需求清单制度。聚焦一批省科技重大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创新创业技术投资项目、军民融合创新项目。
还要对接部门和市州重大科技创新需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工作机制,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市州党委政府、科技创新园区管委会的工作协同。
新华网: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为2018年的重要工作内容,那么怎样鼓励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童旭东: 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
必须完善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多方协同联动。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的工作机制,鼓励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引导高校、科研单位的研发活动和产业发展“无缝对接”。
再就是加强政策协同。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体,应该成为政策落实执行修正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努力促进出台的政策互联互通。所以说,构建优良的创新生态是我们的共同职责。要加强部门协同,实施“科技+”“+科技+”行动,整合优化配置分散在不同系统、不同部门的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
新华网: 当前,湖南推进科技创新速度在加快、深度在拓展,建立健全有效的创新激励与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您如何理解?
童旭东: 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普惠支持,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科技创新,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要用好、发挥好作用,关键在于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激发活力提供保障。我们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制度和机制创新,推动科技领军人才将市场需求和研发攻关结合起来进行创新创业,畅通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知识向财富转化的“快车道”。
作为服务和推动科技创新的职能部门,全省科技系统首先要解放思想。党政领导干部对口联系科技人才要实行“点对点”重点服务,为特殊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
我们要强化面向创新创业大众的科技公共服务供给和政策供给。将关口前移,加强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普惠支持,加强落后地区科研条件建设和创新平台培育,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新华网: 作为服务和推动科技创新的职能部门,湖南省科技厅如何整体谋划推进全年的工作?
童旭东: 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创新格局。
概括起来就是要“承天接地”,与国家发展战略主动对接,与服务民生精准对接。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之前已提过,我们还要围绕健康、安全、监测预警预防等重大民生需求,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供更多科技创新供给,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质量、尊严和安全保障。
还得“顶天立地”,推动科技创新全面融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充实战略科技创新力量和创新源头储备。同时,体系化布局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载体,全面支撑引领湖南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大任务。
最后,我们要“铺天盖地”,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打造“双创”热土,推进新动能加速成长。大力建设低门槛、全要素的平台载体,培育壮大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众创空间、创新企业孵化器与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落实企业新增研发费用奖补、发放科技创新券等政策,抓好成果转化等重点政策的互联互通和落实落地,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