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男孩”:别人给我一颗爱心种子,我不能收藏它

11.01.2015  12:18


借条男孩”小标的画作。他说,别人给我一颗爱心种子,我不能收藏它。


借条男孩”(左五)母子、“荷花阿姨”(左四)母女跟爱心人士欢度2015年元旦。

为了给妈妈治病,他主动写下10张欠条,发誓长大报恩;为报恩帮助过妈妈的“荷花阿姨”,他用自己的方式偷偷回馈爱心……

从2013年到2014年,本报持续关注的“借条男孩”小标的报恩故事,打动了很多人。2014年12月30日,本报和阿里公益助小标圆梦;2015年元旦,长沙名校爱心家长联盟也特别组织爱心义卖募捐活动为他助力。

这是一份跨年传递的爱心和感恩。它没有随着“荷花阿姨”的康复而画上休止符。爱的涟漪在许多人、特别是家长们心里激荡起更多共鸣与思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中华传统美德,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我们需要怎样的感恩教育 ?

博士后妈妈:要把感恩之花的种子,自然地种在孩子们心里

1月1日,阳光很好。“借条男孩”小标的心里也是暖烘烘的。 他与一群同龄的中学生一起交流、欢度新年。

2014年12月21日,三湘都市报报道了“借条男孩”的报恩故事。2013年帮助小标和妈妈罗显阳的荷花阿姨要做开颅手术,缺钱,想报恩的妈妈忙着筹钱。他既担心妈妈累倒,又担心荷花阿姨的病。可是,妈妈罗显阳担心他的学习,不让他管。不过聪明的他找到了自己的报恩方式。他经常去找荷花阿姨上小学的小女儿屈妍,跟她聊些愉快的事,宽慰她,让她放轻松,不要老想妈妈的病。

读到小标的报恩故事,长沙名校爱心家长联盟主要发起人“格妈”就很想为这个懂事的孩子做点什么。“格妈”实名向红,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翻译研究所长,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她的女儿颜格,也是小标的同龄人。“格妈”觉得 ,“借条男孩”有一颗很宝贵的感恩之心,如果能发动他的同龄孩子们一起来关注、帮助“借条男孩”,很自然地把感恩之花的种子种在他们心里,是很好的感恩教育。

格妈”的想法,得到了师大附中博才中学、麓山国际学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元旦这天,大家不仅精心筹备了爱心义卖活动,孩子们还表演了小提琴演奏、诗朗诵等文艺节目。颜格也自己挑选了一首《相信未来》的诗歌现场朗诵,希望“借条男孩”和妈妈都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借条男孩”: 别人给我一颗爱心种子,我不能收藏它

这一天,小标也带来了一幅名为“永远感恩”的画作,他在上面画了爱心,写着自己想出来的两句话:树若成型叶念归根,人须报本常思反哺。他还跟现场的孩子、爱心父母分享了他和妈妈2015年的新年愿望:想帮助田昌贵叔叔和小芳姐姐。小标还写到:别人给我一颗爱心种子,我不能收藏它,就算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要把爱心种子培养发芽、茁壮成长。

小芳姐姐”是黄荷花的大女儿,患抑郁症一直没完全康复。小标的妈妈罗显阳告诉记者:“小芳是个很乖巧的女孩,快18岁了,我们希望能找个好心理医生帮助她走出阴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真希望能看到她像普通女孩子一样恋爱、工作、结婚。

田昌贵叔叔”是曾无私帮助过小标母子的爱心人士田满玉的哥哥。2013年罗显阳刚患病时,田满玉经常开导她,还带她去看病。几年前,田昌贵在工厂打工锰中毒后,突然不能说话,也因此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好好的一个人,突然不会说话了,让人心里好难受。如果能找到权威的医生诊治,说不定他能恢复说话能力呢?如果实在治不好了,要是能帮他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供养两个孩子就好了。

罗显阳心里挂着这两件事,时不时跟小标念叨,这两件事慢慢也成了小标的心愿。

带孩子从永州赶来的父亲:人一旦有了爱心,就有了责任心

在现场,“借条男孩”的故事和心愿也感动了很多人。一名初一的小朱同学说:“我跟小标有相似的经历,我妈妈带着我和姐姐,靠种地来维持生计。我很佩服他,心里很阳光,也很有勇气和想法。

一名姓陈的父亲特意带着孩子从永州赶来参加活动。他在现场一遍又一遍地读本报关于“借条男孩”的报道,“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我想让孩子知道做人的艰辛,知道世界上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想让孩子明白,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希望他向小标学习。一个人一旦有了爱心,就有了责任心。

动过开颅手术后,恢复得不错的黄荷花(即荷花阿姨)带着小女儿屈妍也来到活动现场。她说:“我出院后回到家,女儿告诉我,小标经常来看她陪伴她。我很意外,也很感动。一个14岁的孩子有一份这样的心,是很不容易的。我要向他学习,感恩回报大家。

活动结束后,“格妈”在长沙名校爱心家长联盟QQ群里贴了不少参加活动的孩子和家长感言及现场图片。“格妈”说, 教育要言传,更要身教,家庭教育尤其如此。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要想教好孩子,就该先以身作则,做最好的自己。为孩子们主动搭平台,自然地给孩子们身边的感恩教育,是家长联盟要做的事。

■文/记者 李婷  实习生 刘雨涵  图/实习生 刘雨涵

链接

◎2013年12月22日 ,本报率先报道“借条男孩”小标的故事。一年前,小标的爷爷、爸爸相继去世,以种菜和捡破烂为生的妈妈罗显阳甲状腺肿瘤又大病突发,好心人伸出援手后,13岁男孩小标主动写下10张借条,发誓长大报恩。小标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国之声、解放日报、央视财经、湖南日报等众多微博大媒纷纷转载、关注,本地媒体跟进关注。爱心读者、网友纷纷资助小标,且不要“借条”,近3万元的善款救济了这个小家。

◎2014年12月21日,本报再次关注“借条男孩”的报恩故事。 去年帮助他和妈妈的荷花阿姨要做开颅手术,缺钱,想报恩的妈妈忙着筹钱。妈妈担心他的学习,不让他管。聪明的他找到了自己的报恩方式。12月30日,本报报道了解“借条男孩”故事后,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赞助2万元帮“借条男孩”圆梦。

互动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愿意帮助“田叔叔”和“小芳姐姐”, 请拨打本报热线0731-84329424,或@三湘都市周末新浪微博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