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二扶三促四推”新举措 实现粮食生产十二连增
2015年,市农业局将粮食生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为适应粮食生产发展的新常态,我局创新工作机制,推行了“一稳二扶三促四推”粮食生产发展的新举措。全市粮食种植面积 118.35万亩,单产469.8公斤,总产556037.65吨,面积、单产、总产分别增加2.67万亩、4.97公斤、18325.65吨,实现粮食生产十二连增
“一稳”即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年初召开了班子成员和相关股站室责任人会议,专题研究2015年粮食生产工作,分析今年粮食生产的特点和难点,开展了一次全市性粮食生产意向调查,针对调查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及早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争取领导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和支持,强化了行政推动手段。3月分别召开了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市粮食生产动员会议,并印发了《湘乡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全市2015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2015﹞4号,明确了各级各部门抓粮食生产的责任和工作重点,将粮食生产纳入全市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逢双月组织对乡镇办事处考核排队,实行一票否决和末尾淘汰;农业局班子成员和股站室负责人实行包乡责任制,深入乡村办点,走村入户,发动农户发展粮食生产,开展集中育秧和生产技术培训,印发宣传资料,送农资上门,解决农户的实际困难,确保双季稻种植面积稳定。由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牵头分别于4月7日至8日,6月8日至9日组织了两次全市性粮食生产工作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在全市通报批评,提出整改意见,责令限期整改。市电视台播放粮食生产文件和宣传标语。全市制作、书写、张贴粮食生产的宣传标语328条,并向全市农户发放了《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各乡镇办通过《农技简报》转发市政府“三禁一扩”文件到每个农户,入户率100%。全市营造了浓厚的种粮气氛,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全市双季稻面积比例达到90%以上,宜耕稻田无抛荒现象,基本无直播。
“二扶”即扶持两大主体。一是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我市把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作为提高种粮效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措施来抓。设立粮食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奖励资金200万元,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扶持;开展对种粮大户“二帮一”活动;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信息等服务。通过一系列措施,我市新型农业主体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我市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的主力军。今年我市种植3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6454户,规模经营面积达73.27万亩,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61.91%,占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的64.87%。二是扶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培育发展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179个,其中机耕、机插、机收等农机服务合作组织87家,比上年新增10家,增长13%,服务面积86万亩,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86%;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92支,比上年新增12支,增长15%,服务面积达到68.1万亩,占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的60.3%,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农机化率达到81.13%。
“三促”即通过项目实施,促进粮食产量、品质、综合能力提升。一是促粮食高产创建。2015年我市实施了月山镇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镇和潭市镇、山枣镇等乡镇4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累计实施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1.3万亩,早稻平均亩产547.6公斤,晚稻平均亩产591公斤。二是促粮食品质的提高。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86万亩,建立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5个,优质稻总产超7亿斤,落实企业订单生产面积6万亩,扶持华龙米业等稻米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华斌”、“绿湘园”、“高山红”等省、湘潭市优质品牌,全市稻谷年加工20万吨,收入突破1亿元。三是促超级稻杂交的推广。全市实施“种三产四”工程,示范面积5万亩,推广双季超级杂交稻面积30.4万亩。
“四推”即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一是推广集中育秧技术。全市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4.137万亩,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分散农户,因早稻育秧缺劳力,缺技术而不愿插早稻的矛盾,确保了双季稻面积相对稳定。二是推广双季机插秧栽培技术。在山枣镇洙津、新飞、万贯、飞涟、青顺等村创建一个万亩的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示范指挥区;在月山、潭市等高产创建示范片创建一个“双机双超”(双季机插秧、双季超级稻)500亩样方;在全市每个乡镇建立一个200亩的“双机双超”示范片。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发放23万份施肥建议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120万亩,并重点创建东郊乡为整建制乡镇。四是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全市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达到68.1万亩,占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的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