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人送别首善余彭年 遗产将注入信托公司

08.05.2015  14:29

  7日上午,慈善家余彭年先生追悼会在深圳市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5月7日,慈善家余彭年先生追悼会在深圳市殡仪馆大礼堂举行。图/潇湘晨报记者 唐柏清

  潇湘晨报记者 袁树勋 深圳报道

  四季山不高,视野却很开阔,彭家祖墓坐落于此。

  墓地由余彭年长子彭亚如主持修建。

  如今,彭亚如已归葬此处,时间约在7年前。之后魂归于此的,是他的母亲肖芝元。彭亚如的表兄肖振白记得,这对母子是在同月同日去世的,时间正好相隔三年。

  肖芝元与丈夫余彭年合用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余彭年离乡时的姓名——彭立珊。

  余彭年在上世纪50年代离乡,辗转海外,成为商界巨子、一代慈善家。

  1982年,他才得以归乡,之后又往返数次。最终,他还是未能葬入祖墓,从此和故乡山水永隔。

  外出

  匆匆而走,没来得及告诉家里人

  四季山下,是一个叫官庄的村子,为彭家祖屋所在。

  几十公里外,为涟源市政府所在的蓝田镇。上世纪初,余彭年的父亲在此定居经商。

  余彭年生于1922年。在当地老辈人的传说中,他从小博闻强记,学业优良。上世纪40年代,他赴长沙修习工商管理专业。

  走出校门后,余彭年子随父样,在长沙经商,但似乎不太顺利。1981年,他曾书法一幅回忆那段时期:“商场如战场,由北到南,由东到西,败当阳,奔夏口,失新雅,走樊城,无容身之地”。

  1949年,在结束了短暂的长沙报社记者生涯后,余彭年赴上海。

  1953年,他在上海拍了一张照片,后收录于《余彭年画册》。照片上的他,西装革履、相貌英俊、意气风发。

  一年后的冬天,余彭年的境遇急转直下。因被人告发“有海外关系”,他被捕入狱,当时定的罪名是“逃亡地主”。

  三年劳教刑期届满之前的两个月,余彭年获释。他没有选择回乡,而是又等了一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经澳门到了香港。

  后来,余的次子彭亚凡回忆,“父亲当时走得很匆忙,没有告诉家里人”。

  传书

  除了书信,还寄来港币、衣服、罐头

  那一年,彭亚凡约十岁上下,哥哥彭亚如长他几岁。

  家庭的担子,都落在了母亲肖芝元身上。肖振白回忆起这个残破家庭当时的生活,直言“异常艰辛”。

  肖振白的妈妈是当地的小学老师,她把大侄子彭亚如带在身边生活。小侄子彭亚凡则跟着肖芝元四处谋生。

  “肖芝元长年在长沙给人当保姆,那时候,这行当赚不了几个钱,糊口都不容易。”提及大户人家出身的舅妈当年境遇,肖振白不胜唏嘘。

  与此同时,在香港的余彭年也打拼得很艰辛。

  “当过清洁工、勤杂工、建筑工,后来开始做小本生意。”在1988年11月13日的《湖南日报》上,余彭年讲述了那段经历。

  逆境中的他,展示了性格中坚忍的一面。后来他对媒体自述,“(那时候)洗厕所都要洗得最干净”,“每天晚上要花一毫钱买两份当天剩下的报纸看,寻找机会”。

  机会在上世纪60年代初到来。当时,台湾房地产业兴起,余彭年追随一位老板进入台湾市场,老板以单独出资,利润双方平分的方式让余彭年自组公司进行经营,掘得一大桶金。

  大概也是这一时期,余彭年给老家亲戚写了一封信,询问妻儿下落。这时,官庄村人才知道,“彭立珊还活着。

  “从此以后,肖芝元母子经常能接到海外寄来的东西,有衣服、罐头、大米,都是当时很珍贵的东西。”官庄村人彭年枫记得。

  “肖芝元很善良,去她家玩,她把藏着的罐头分给我吃。”彭年枫和彭亚如年纪相仿,那时住在同一个大院,一起偷过生产队的红蒿草籽充饥。他回忆说,“那罐头,之前见都没见过。

  大概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肖芝元家时常能接到丈夫寄来的港币。

  这期间,肖芝元家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比身边的一般人家好些”。不过,“有海外关系”困扰着这个家庭,彭年枫还记得彭亚如被戴上高帽子游行的场景。

  回乡

  60岁寿宴在家乡摆了30多桌

  港币兑换人民币变成“一块兑两毛多”时,已是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

  这一时期,余彭年已从一场灾难性的股票投资中翻过身来。通过投资李小龙故居,他大赚了一笔。从此,余彭年在香港房地产业中大施身手。

  1982年,时隔近三十年后,他回到故乡,在涟源市涟滨酒店举行60岁寿宴。

  “摆了三十多桌,来客都要佩戴特制的嘉宾牌。”参加了宴席的彭年枫记得,“主家不收礼金,每个客人走时还给5块钱车费。

  当时,改革开放没多久,当地公安机关对这场有“海外关系”的宴席也颇为重视。肖振白记得,“公安在门口摆了个台子,对来客的身份逐一登记。

  事后他从彭亚如口中得知,宴请的范围很广,“但很多人担心政治麻烦不敢来。当地党政部门,只有统战部来了人,官庄村的干部班子里,只来了个本家亲戚。

  仅过了几年之后,余彭年在内地大举慈善。他为官庄村捐建中学小学、每年给困难户发定额红包,给涟源政府捐建公交车队、救护中心和水坝,为涟源龙卷风灾捐款。这些善行,记载于1988年湖南省政府为他立的刻碑上。

  他的家乡人,也在时代潮流中迅速变换了观念。当年仓皇出走的游子,在经历了隔阂、怀疑和猜忌后,终于成为故乡的座上宾。

  告哀

  老家已基本做好丧事准备

  历年捐赠累计82亿,实现“裸捐”,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十四大慈善家”之一,并连续五年蝉联胡润中国慈善榜榜首……这是余彭年生前创下的记录。

  他逝世后魂归何处?这成了湖南各界关心的话题。

  最初,媒体广泛报道余彭年将在故乡祖墓安葬。省内有民间团体发起倡议,为余彭年举行隆重的归葬典礼。

  余的家人,也确实考虑过送其回乡安葬。

  余彭年是5月2日凌晨1点逝世的。几小时后,肖振白就接到了彭亚凡的告哀电话。

  “他说,老人家遗体在深圳举行追悼会后,马上送回涟源市殡仪馆再行追悼,然后安葬于官庄村的彭家祖坟。”肖振白受托筹备老家的葬礼事宜。

  这些事宜包括:订制寿服、准备棺材、打扫祖宅卫生、请风水先生择黄道吉日。

  当天,这些事情准备妥当了。

  安葬

  故乡永别,此地空留衣冠冢

  “回乡安葬,就得按当地风俗办。”彭年枫说,“但安葬时间和追悼会的时间有些冲突了。

  肖振白把情况反馈给深圳的余彭年家人。大概一天后,他接到反馈,余彭年遗体不再运回乡。

  余彭年的孙子彭志兵,在深圳筹备追悼会事宜。他向本报记者解释了另一部分原因:“他(余彭年)的事业在深圳,他最重视的项目在深圳但是没有完成,刚刚开工。而且,早前经过身边人员提醒,他在深圳大鹏买了地(可用于安葬)。家人商量后,决定按他的遗愿葬在深圳。

  “事后,考虑在家乡为爷爷建衣冠冢。”彭志兵在5月7日的追悼会上说。

  去深圳参加追悼会前,彭年枫到彭家祖墓看了看。清明的祭祀用品仍插在坟堆上,黄土下长眠着他的儿时挚友。

  他也知道,余彭年,这个与他甚少谋面的家族的骄傲,从此将与故乡山水永隔了。

   余彭年身后慈善仍将重点考虑湖南

  红网深圳5月8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刘洁)7日上午,慈善家余彭年先生追悼会在深圳市殡仪馆大礼堂举行。斯人已逝,慈善事业却长青。老先生要长眠深圳,他留下的市值70亿到80亿港币财富,将注入一家信托公司,未来产生的利润,也将继续积德行善。其长孙彭志兵说,爷爷生前曾表示,“对湖南的感情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替代”,未来的慈善事业,也会在湖南重点做。

  上午10点,追悼会正式开始,哀乐低回,礼炮齐鸣。在千余人哀悼队伍的最后面,彭年酒店的好几名女员工难抑悲痛之情,潸然泪下。其生前好友、感佩其德行的市民、受捐助者济济一堂,共同悼念。

  作为未来慈善信托的监护人,彭志兵表示,家人会按照老人的遗愿去做,未来的慈善主要是继续光明行动和教育基金,把爱心传播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