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习主席访美,触及美国社会内心是点睛之笔

02.10.2015  07:3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旅法学者 宋鲁郑

  随着习主席长达一周的美国之行划上句号,中美即使不是晴空万里,此前笼罩两国的乌云却早已散去,说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并不为过。一般而言,衡量一次国事访问成功与否,自然离不开取得的具体成果。根据中方公布的超过一万字的成果清单,此次访问取得的成果超过49项,在政治、经贸、人文、气候变化、科技、航空等领域都达成共识,近20项涉及金融和贸易合作。

  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成果固然重要,但对于中美这样的大国而言,更关键的是相互之间由此增强的互信以及在此基础上关系的稳定。正如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所指出的:(这些成果)表明,中美有改善关系的意愿,也有取得成果的能力。

  中美有稳定双边关系的共识固然重要,高超的外交艺术同样不可或缺。这一点深谙此道的西方世界心知肚名。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皮林就撰文指出,习近平首先会见西雅图商界精英——甚至停留时间长于华盛顿----而不是华府政坛领袖,显示他深悉“权力的本质”。这些商界精英不受权力任期限制,更能影响这个社会法规订定的方式,他们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力,也大大超过政府可影响的范围。

  简而言之,在中国,一百个最富的人不可能影响政治局,但在西方这种制度下,十个最富的人就可主导白宫。

  而且在出访过程中,中国面对双方的不同问题,频频大手笔出招。比如经济领域,凡是中国需要美国又能提供的,往往豪气逼人。采购三百架空客飞机就是一例。不仅显示了中国强大的实力和广阔的市场,又展现了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诚意。同时还宣称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超5000亿美元,出境人数愈五亿人次。如此诱人的前景,任何想干扰中美关系的人士都不得不三思而行之。至少,要想收获这样的成果,至少五年内中美关系不能动荡和逆转。

  至于美方极为关注的网路安全,中国则积极予以回应,强调中国政府不会以任何形式参与、鼓励或支持任何人从事窃取商业秘密行为。当然习主席也表示,中国有十三亿人,中方无法保证每个人的行为。

  除了硬对硬的谈判,习近平还不失时机地展现触及美国社会内心的能力。整整一周,他在不同场合提到美国举国上下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梭罗、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同时也了解国父华盛顿、拯救国家统一解放黑奴的林肯以及领导二战胜利的罗斯福。

  此次习主席访美成功,国际、国内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从海外华人的角度来看,有一个意义非比寻常。那就是破解了美国心中的“修昔底德陷阱”。

  今天的中美关系确实来到了一个历史十字路口,进入到了国家战略利益博弈期:不同于过去具体的、局部的摩擦,比如最惠国待遇、人民币汇率,而是谁的模式更有生命力、吸引力;谁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它所赋予的世界领导权。

  所以在战略上彼此都知已知彼的今天,习主席对美国的访问能取得如此成果实属不易。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2016美国大选之后,中美关系又将进入一个不确定期。不过只要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占据主动。这包括继续促进经济发展,成功转型——道理都明白,实力取决于发展,稳定也取决于发展,解决问题也取决于发展;继续有效地回应民意——十八大以来,反腐、整军、治吏、深化改革、完善大病医保、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灾难及事故,已是一脉相承;继续理论创新,争夺话语权。彻底改变自己有理也说不出、“讲不好中国故事”的不利状态。(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旅法学者 宋鲁郑)

[编辑: 吴嘉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