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4日宣布,为反映近十年来全球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世行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将国际贫困线标准从此前的一人一天1.25美元上调到1.9美元。分析人士称,全球减贫重任进展显著,但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世行当天发布题为《消除绝对贫困、共享繁荣——进展与政策》的报告,并公布了这一新数据。在新标准下,2012年至2015年间,全球绝对贫困人口总数有望从9.02亿降至7.02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2.8%降至9.6%,这是该比重首次低于10%。
世行首席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表示,此次上调是为了反映2005年以来全球出现的价格上涨。世行参照当今世界最穷国的平均通胀水平,提高名义贫困线,而实际贫困水平则保持不变。
1990年,世行选取当时一组最穷的国家贫困线,采用购买力平价换算成美元,通过计算出平均值将贫困线设定在每人日均1美元左右。2005年,世行进行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国际可比性价格数据收集。此后,世行根据新的购买力平价数据和当时15个最穷国的国家贫困线的平均值在2008年将国际贫困线上调到每人日均1.25美元。
世行统计显示,过去数十年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人口占到全球贫困人口的95%。目前,撒哈拉以南地区贫困人口占一半,东亚占12%。在战乱和过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地区,贫困问题更为突出。
世行预计,2015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贫困率将下降到4.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将下降到5.6%;南亚将下降到13.5%;撒哈拉以南非洲将下降到35.2%;中东和北非地区因缺少可信数据,世行未对该地区进行预测。世行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问题尤其严重,该地区的减贫步伐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世行在报告中指出,全球贫困率稳步下降,中国和印度取得的减贫成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行行长金墉在一份声明中说,贫困人口的持续减少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各国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加大了投入。
金墉还警告说,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以及全球贫困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要想实现203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仍然需要作出很大努力。巴苏也表示,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持续疲弱正让新兴经济体蒙上阴影。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前景预计将不如从前,这将给减贫带来新挑战,尤其将不能照顾到这些地区最底层40%的人群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