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专家谈大熊猫大规模外迁东部:务必审慎

26.01.2017  19:12

上海野生动物园日前宣布,大熊猫“帼帼”、“花生”于去年底因病死亡。上图是大熊猫“帼帼”和幼仔“花生”在小憩(2016年9月9日摄);右图是大熊猫宝宝“花生”在室外活动场玩耍(2016年11月4日摄) 新华社发

      ( 原标题:

  大熊猫大规模外迁是否适宜?

  大熊猫顶级研究专家首次发声:大熊猫保护应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

  春节将至,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下称熊猫基地)也在一片绿色中挂上红灯笼,处处春意。作为成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熊猫基地的节日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昨日,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熊猫基地,检查节日安全生产工作,也对基地保护繁育大熊猫新进展非常关注。

  如何科学保护大熊猫,也是近来的一个热点话题。1月20日,上海野生动物园向外公布消息,大熊猫“帼帼”、“花生”于去年12月底因病死亡。信息公布虽已历经多日,但争论仍未平息,问号依旧存在,在大熊猫原生地外建基地是否合适的讨论,也仍旧激烈。

  大熊猫是否适宜大规模外迁?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对其进行保护和繁育?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被称作“大熊猫研究泰斗”的胡锦矗和数位知名专家。“巧合”的是,几位专家都表达了一个同样的观点:大熊猫借展是有益的,但是大规模的外迁,在东部建立基地是应该务必审慎的,保护繁育大熊猫应“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

  物种存续证明

  四川环境是最适合大熊猫生存的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建立近30年来,从6只野外救助的病、饿大熊猫开始,在不从野外捕获的条件下,截至2016年共繁育大熊猫158胎,243仔,现存栏176仔,成功建立了全球最大圈养大熊猫种群。

  尽管大熊猫的繁育和保护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大熊猫保护专家们看来,在原生地以外建立大熊猫种群应该非常审慎。

  一位研究大熊猫多年的业内专家介绍:“大熊猫被称作‘活化石’,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多个地区,北京都出土过大熊猫的头骨化石,可为何现在野外种群仅生活在川陕甘的部分区域了呢?物竞天择,环境使然。”这位专家称,大熊猫在进化生存的过程中经历过多次灭绝风险,在川陕甘部分山系找到避难所,使物种存续至今,这非常科学地说明:四川等地的环境是最适合大熊猫生存的。

  “虽然大熊猫借展已经相当普遍,也有大熊猫在其他省市、其他国家生活、繁育,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他地方适宜建大熊猫基地。每个物种都有其最适生存环境,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大熊猫离开了它的原生环境是可以存活、繁育,但绝不能说大熊猫在那里活得很好,适宜在那里生活繁育。”这位专家举例说,北京动物园是我国最早研究繁育大熊猫的单位,起初拥有的大熊猫数量也远超过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但现状呢?是在川的两家单位繁育熊猫数量远超过北京动物园。“这说明什么?北京动物园在繁育研究工作上不可谓不用心,我认为气候、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做事用心认真很重要,但顺势而为尤为重要。”

  在中国大熊猫研究领域,胡锦矗教授是当之无愧的泰斗,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中国大熊猫研究的第一把交椅”。他也对记者表示,四川建的基地都是完全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这对保护繁育大熊猫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坚持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的必然结果”。

  没有专业支撑

  在原生地外建基地风险可想而知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论大熊猫繁育研究技术,四川不仅是中国最好的,也是世界最好的。”上述大熊猫研究专家称,因为是野生大熊猫种群所在地,基于30多年的圈养大熊猫繁育经验,四川在大熊猫保护繁育技术领域拥有无可争议的领先优势。

  胡锦矗对此也持同样观点,他阐释道:其他地方,无论其科技实力与四川相比如何,在研究野生大熊猫、繁育圈养大熊猫方面,人才和技术力量远不如四川雄厚。作为大熊猫的家乡,四川这些年来汇集了和大熊猫相关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同时不胜枚举的实地实践机会也让专家的经验丰富不少。专业人才的力量是四川建立大熊猫基地毋庸置疑的优势。

  “长期以来,大熊猫繁育有三难,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多年来四川的大熊猫研究力量在这‘三难’问题上不断攻坚,近年来在圈养大熊猫繁育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直到2014年,我们国家的林业部门终于公开宣布攻克了这3个难题,这里面凝结了很多四川大熊猫研究者的心血和智慧。”该大熊猫研究专家称。

  胡锦矗介绍,现在很多外地的圈养大熊猫都会到四川来进行繁育,全世界各地圈养的大熊猫遇到技术问题,都会联络四川的大熊猫研究机构寻求技术支持,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与全球多家动物园建立了联络机制,为大熊猫在海外的生活、繁育提供人力、智力保障。

  “没有专业人才、专业技术、专业管理作支撑,在原生地以外建立大熊猫基地,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一位专家表示了他的忧虑,“这应该尊重科学”。

  保护大熊猫的最终目的是野化放归,这是很多专家达成的共识。“四川是唯一成功放归大熊猫的地方,全国唯一的野化放归地也在四川。现在在川的两个大熊猫保护研究机构都在积极进行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胡锦矗教授介绍。

  胡锦矗表示,四川有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等地,大熊猫种群的分布还是相对分散的,这有利于大熊猫的疫病防治。一位专家也认为,四川圈养大熊猫的生活条件也是全国最好的,“近些年外省市发生了多次熊猫意外死亡事件,而同类问题在成都、四川少见”。

  早在数十年前,胡锦矗就明确反对过大熊猫种群外迁。在1970年代中期,岷山地区缺苞箭竹大面积开花,当时有不少声音主张将大熊猫迁往湖北神农架。胡锦矗经过详细考证,撰写了一篇《大熊猫东迁宜慎重》的科考报告。“大熊猫是否能生存,主要在于保护好原有的栖息环境,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以及各分离小种群恢复或建立迁移交换通道……不必耗费巨大的资金和资源作东迁的尝试。”

  “无论是野生种群还是数量较大的人工种群,现在外迁仍然不合适,胡老当年的观点现在仍旧不过时。”大熊猫专家告诉成都商报记者。

  “某种程度上,大熊猫与人类婴儿是一样的,人工配方乳有可能导致大熊猫拉肚子或者肠道疾病。”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罗鹏则从大熊猫喂养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介绍,在四川,曾经专门就大熊猫宝宝的人工配方乳进行过研究和实验,“如果有大熊猫宝宝必须要改为人工配方乳喂养,将首先用成熟的配方。并密切关注、记录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就修改配方。”

  “一般配方乳为羊奶或者牛奶,四川曾经做过相关实验。”罗鹏介绍,特殊情况下,每一个大熊猫宝宝的身体状况不一样,使用的配方也不一样,“比如有些要用进口奶粉或者食物。四川有专门的机构和科研来研发配方奶,减少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