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会这五年】“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纪实(中)

30.05.2018  16:02

  在去产能以及我省由“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跨越,需要更多高技能产业人才的大背景下,工会如何围绕中心,部署推进工作,发挥职能作用,省总工会的创新之举——“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提供了一个极富正能量的正面回应。

  2017年9月5日,在全总十六届六次执委会议上,全总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将湖南工会“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作为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两个经验做法之一予以充分肯定。

  融入党政工作大局实现高位推动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从来不是一家之事。

  2017年4月,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莲玉赴浏阳调研时提出,要强化责任担当,把培养工程打造成为优秀技工的重要渠道和培育“大国工匠”的摇篮。同时,进一步明确培养工程的牵头主抓领导和牵头部门,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2017年,结合“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省“双联”帮扶和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5个增加至18个,这正是培养工程构建大格局的生动体现。

  该领导小组由省委副书记乌兰任组长,18个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明确了任务分工,形成了“高位推动、资源整合、凝聚合力、突出成效”的良好格局。

  与此同时,经过省总工会的积极沟通协调,“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纳入了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纳入省扶贫考核实施方案,为全省各级工会整合多方资源提供了更为清晰和有力的政策依据。

  目前,全省多个市州以党政两办、市“双联”工作领导小组名义下发文件,积极推进“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郴州将培养工程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写进了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报告;益阳、永州、常德将培养工程纳入了绩效考核、脱贫攻坚考核;株洲、娄底、常德、益阳、湘潭等实现了市级统筹,协调推进。

  资源和手段向产业和园区聚集

  2017年6月22日,全国总工会调研组一行专程来资兴调研“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开展情况。资兴东江湾电商产业园是“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电商人员的培训和实践基地。调研组实地参观了创客工厂,考察了资兴市电子商务行业工会联合会工作情况。

  依托“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资兴市电子商务行业工会联合会发挥自身电子商务特色的同时,创建了郴州市首个“网上职工之家”,致力于推动工会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创新工会工作理念、服务内容、工作载体、运行机制,实现工会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下大气力提升网上工作水平,“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

  全总调研组对我省“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年7月,由全总调研组深化提炼的湖南“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做法和经验,向全国推广。

  在湘潭县青山皮鞋工业园,聚集了30多家制鞋企业,但其地理位置偏远,交通状况落后,人才、技术瓶颈突出,培训需求很大。与之相对的是,受时间、财力、交通等因素制约,园区企业和职工主动寻求或参与培训的却极少。为此,湘潭县总工会筹集资金50多万元,在皮鞋工业园成立了青山皮鞋工业园职工培训学校,从“填鸭式”培训向“订单式”培训转变,走出了一条符合乡镇园区实际的“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道路。

  把“家底”摸清,把举措用准。

  湘潭县总工会推动培养工程的精准施策,也是全省工会创新思路推动该培养工程的一个缩影。

  两年多来,株洲突出清水塘老工业区、芦淞大市场、贫困村等重点区域,推动工作范围由农村向城镇延伸,每年争取筹措资金1000万元,重点培养10000名产业工人;岳阳协同人社、科技等部门共同出资设立100万元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湘西组织了以下岗女职工为主的“催乳师”培训,实现了“家门口100%就业”。

  全省各级工会依托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培训所需的产业工人,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打造出各自的特色和亮点。

  产业是支撑,培训是手段,就业是根本,脱困是目的。“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各级工会针对企业职工有意愿、缺时间,富余劳动力有基础、缺思路,贫困群众有时间、但路太远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主动把学校办到园区、把教室搬到田埂、把课程开到车间、把技能培训免费送到群众家门口,“零距离”满足群众需求。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依托

  干净整洁的土鸡养殖场内,身着统一工作服的员工手脚麻利地做着清洁饲养工作。如今,在石门县新铺乡岳家棚村,总能看到湘佳牧业工人的身影,短短两年时间里,在培养工程的助推下,这些曾经务农的双手,迅速成为养殖企业的技术能手。

  通过培养工程,资兴技工成为吸引众多企业项目落户资兴的“吸铁石”,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位列“湖南第一方阵”,转型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让农民有了技能、企业多了技工,使一大批困难职工、农民工通过学习一技之长,获得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报酬,也在技能提升中获得收入的同时收获自信与希望,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城乡困难群众脱贫解困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该培养工程,还从源头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为他们提供了更精准的服务。

  常德在不断推进培养工程的同时,非公企业、专业合作社建会的步伐齐步走。每一家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同时,工会委员会也同时成立;永州以工会四级帮扶网络为纽带,精准帮扶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使许多劳动关系矛盾都能在基层得到解决、在萌芽状态得到化解。

  今年4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周农在省总工会十五届八次全会上强调提出,要以“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从工会到社会,这项2012年始于资兴,2015年全省推广的湖南工会品牌工作,将党政力量、群团力量、社会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了全社会协同参与的工作合力。

文章作者:曾颖/编辑:李俊/审签: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