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课堂”催生职工技能智慧

17.05.2018  23:42

  “这款机型发动机的过渡段形状复杂,加工起来刀具损耗大,精度也不到位。”4月底,在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某款新机发动机试制现场,该公司最年轻的“青年岗位能手”、新机研制快速反应生产线上的职工旷朋辉,遇到了新材料——高温铸造合金这只“拦路虎”。

  “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该生产线线长杨涌停下手中的活走向旷朋辉,他仔细查看过渡段的加工图纸,发现这款新机发动机过渡段的形状特别复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无法达到精度标准。

  “线长,高温铸造合金材料特别贵,为了保证精度合格率,加工采用特供刀片。”张斌一直关注着同事旷朋辉的加工进度,过渡段采用特供刀片,成本高,加工精度还是不理想,“我们两天前曾经想通过改进工艺参数解决这个问题,但效果不好。”

  讨论间,杨涌身边围上了一群职工,“数控车床的加工参数修改了吗?”“改了,精度还是不理想。”“加工工艺的流程修改进行修改试验了吗?”“试验了好几次,但是刀具损耗依旧厉害”……

  “线长,我们是不是可从特供刀具上入手,能用自己改进的刀具吗?”张斌的一句话点醒了杨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刀具的使用。”杨涌立刻凭借自己的加工经验,对刀具的使用开始改进。旷朋辉对应线长改良的刀具,对数控机床的程序进行优化,张斌则发挥自己的工艺特长,针对加工手段进行分解。

  三个人密切配合,在经历一系列实验后,当天傍晚,旷朋辉用改进的刀具加工出的精度精准的过渡段,“刀片损耗少,合格率100%”。晚上,新机研制快速反应生产线休息室里灯火通明,23岁的旷朋辉正在给同事们上课,“加工高温铸造合金这种昂贵的新型材料,应使用何种刀具、加工参数是多少”是此次他主讲的内容。“车间就是我们学习技能的第一课堂。”24岁的张斌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该公司新机研制快速反应生产线,历经1年多的历练,他与旷朋辉一样,也成为车间课堂的“名师”。

  今年初,张斌独自一人承担了某款发动机高温铸造机匣的试制工作。历经车间课堂历练的他,从高温铸造机匣的加工图纸设计、工艺流程的审定到数控机床的编程、刀具的选择,张斌全部一人搞定,还将试制工期缩短了四分之三。

  杨涌介绍,新机研制快速反应生产线共有23名职工。该生产线承担了公司所有发动机的某些零部件试制工作,仅今年就计划试制300多个图号的新机零部件。繁重的加工任务让他们没有空闲时间坐下来学习,于是生产车间就成为他们的“课堂”。

  “新机研制快速反应生产线的车间课堂很有特色,可以推广。”在该公司新品试制中心党支部书记邓小红看来,杨涌、旷朋辉、张斌是这支试制“奇兵”的缩影,正是车间课堂,让新机研制快速反应生产线的每一个职工都成为试制的多面手,“车间课堂加大了职工技能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让职工得到全方位发展,也促进企业的发展。”

文章作者:向冠男/编辑:李俊/审签: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