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把握新时代对财政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

14.03.2018  17:11

  “今年的预算报告,对政策的解读更加充分,内容更加详尽,且通俗易懂。特别是关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几个数字让人印象深刻。”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说,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3万亿元,增长7.7%。与此同时,税收收入增速达到10.7%,一举扭转了2012年以来增速下滑的态势,充分说明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石建辉认为,今年的预算报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亮点:

  一是站位高,大局观念强。报告全面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高质量发展目标,把握了新时代对财政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凸显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新定位,对各级财政部门做好2018年的财政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二是围绕高质量发展,积极减轻企业负担。“近年来我国接连实施减税降费,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比如,非税收入增幅由2016年的同比增长5%变为2017年的同比下降6.9%,就是降费政策效应的直接体现。”石建辉表示,2018年我国将再减税8000多亿元,加上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减少企业和实体经济负担和成本合计将超1万亿元。

  三是重点明确,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首先,脱贫攻坚投入力度空前。2017年,中央专项扶贫资金达到861亿元,增长了30.3%。2018年,中央财政将安排地方扶贫专项资金1060.95亿元,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其次,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财政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盘活财政资金,支持推进水、土、气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加大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治理投入力度。2017年,全国节能环保支出达到5672亿元,增长19.8%,其中,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支出分别增长30.1%、65.9%,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2018年,财政还将安排405亿元支持中西部污水处理厂建设、农村环境治理、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

  最后,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预算报告明确,2018年中央新增安排专项债券5500亿元,规模达到1.35万亿元。石建辉说,湖南将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充分运用这一政策工具,创新公益性项目规范融资模式,丰富专项债券品种,进一步打开规范融资的“前门”,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四是凝神聚力,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在石建辉看来,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先行先试、多点突破,近五年取得了积极进展,预算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税制改革稳步实施,财政体制逐步完善,央地财政关系进一步理顺。

  石建辉在翻阅报告时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2018年预算报告的首页上就有财政部微信公众号二维码,一下子就拉近了与人大代表的距离,而且报告对政策的解读更加充分,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我周围的代表们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阳光财政”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对预算制度改革一以贯之的要求。近年来,财政部在服务人大代表审查预算、向社会公开预算信息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编印预算解读漫画读本、改进预算报告体系、设立微信公众号等,为地方财政部门做好预算公开作了很好的示范。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财税体制改革也站上了新的起点,报告对此着重做出了部署。”石建辉说。报告指出,2018年财政系统将主动跟进和全面落实中央财税改革部署,充分发挥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基础支撑作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具体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以此次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间职责关系。在预算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提升预算的全面性、规范性和透明度,推进预算科学精准编制,增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在税制改革方面,主要是贯彻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房地产税等中央税制改革部署,做好配套立法工作。

  五是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民生。石建辉表示,2018年预算报告全面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人民福祉摆在了突出位置,以财政投入强度保障民生温度,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特定人群的特殊困难,让老百姓感受到变化、得到实惠。报告统筹安排民生支出,既保障传统民生需要,又满足新型民生诉求,把民生保障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比如,巩固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消除“大班额”和“全面改薄”,分批次支持国贫县建设“芙蓉学校”;推动落实新一轮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推进健康扶贫工程,促进资源向基层倾斜,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就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