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埠港化工区最后的时光系列报道四:最后时刻

07.10.2014  13:07

贴上封条,56岁的工业区止于昨日

9月29日24点,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后一批电解二氧化锰,下线;五矿集团某能源公司最后一袋氢氧化镍,装袋。至此,竹埠港的28家化工企业全部停产。

湘潭电化始建于1958年,是最早进驻竹埠港地区的化工企业。随着它的停产搬迁,湘潭竹埠港工业区正式按下“停止键”,年龄定格为“56岁”。

本报湘潭讯 拉闸、锁电柜、贴上“企业关停封条”。一分钟的简单动作,暂停了十多年生产的工艺设备。

9月29日下午,潇湘晨报记者再次来到竹埠港。彼时岳塘区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工作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正在给位于竹埠港东北角的五矿集团某能源公司,一个车间内的三台电柜贴上封条。原本闪着长排红灯和绿灯的电柜,瞬间漆黑;刻度表上闪烁的红色的温度、液位数字,也全部消失。

车间内,各个生产设备密切相连,任何一个设备少了或者‘歇业’了,生产都没办法进行。”该公司安管部负责人刘丹看着仪器表上黑掉的数字,神情显得有些落寞。

贴上封条就意味着这个设备不能再启用了,这条生产线在竹埠港永久性停产。”指挥部工作人员杨铁兵告诉记者,贴上封条,生产线无法启动,这是政府监督企业如约停产的必要措施。

相比3天前臭气扑鼻的情景,29日的车间异常清洁干净。角落里,机器“吱呀吱呀”地在转动,臭味已难觅踪影。刘丹介绍,公司是在2001年进驻竹埠港的,已经十多年了,从没想到会在这天搬离。

今天拆掉了很多设备,包括动力电缆和所有的输送管道。后续设备还在陆续拆除中。”刘丹说,公司仅剩下一些清理废水、废渣的处理装置还在运行,“必须要先处理干净。

另一边,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紧锣密鼓地收拾打包。它是最早进驻竹埠港的化工企业,如今将搬迁到湘潭市锰矿地区,重新规划建设环保设施后继续生产经营。抓住最后的生产运营时间,走廊、车间、办公室到处都是低头忙碌的身影。来不及打招呼、也没时间打电话,工人们互相在焦躁地隔墙“喊话”。

截至29日傍晚,只有这两家企业还在生产,而其余的26家化工企业则早已停产。

杨铁兵介绍,29日晚24点将对这两家企业进行“拉闸断电”。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企业损失,指挥部早前已向这两个“搬迁困难户”下发通知。“企业也积极配合停产搬迁,抓住最后的时间,完成剩余的生产。”杨铁兵说。

记者谭旭燕实习生李治宏

[治理]

无害化处理后再进行建设

本报湘潭讯曾经齐聚竹埠港的28家企业,如今各有“归途”。

有的选址别处,甚至扩大了生产规模;有的干脆转行,做起与“重金属污染”无关的买卖;还有的仍在“挣扎”,痛苦地探寻生存出路;更有一些悲凉的企业,在此轮“关停浪潮”中退出市场,扬手说“后会无期”。

这28家化工企业全部搬迁后,竹埠港的未来如何建设?

无害化处理后再进行建设。”岳塘区副区长黄建平告诉记者,未来的竹埠港将开展三期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建设,但最先要做的是“给土壤治病”。

据指挥部提供的数据,竹埠港地区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约有153亩。这些“生病的土壤”,将在进行异位稳定化治理后,用做道路基层材料。而厂区周边受重金属轻度污染的土壤,则高达406亩。他们将在这片土地上,种上耐重金属的植被,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至于遗留的8000吨危险废渣,也将在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后,进行安全填埋。但对症下好药后,还需要95亿元的资金启动“治疗”。      记者谭旭燕实习生李治宏

[展望]

有学校有公园还有风光带

本报湘潭讯“未来竹埠港地区将成为我省乃至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基地。”29日,在省环保厅出具的一份文件材料中,高度评价了竹埠港化工企业的关停工作。

有学校、有公园、有高档住宅、有工厂博物馆……”在指挥部墙壁上挂着的一幅《湘潭市岳塘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上,清晰地画出了竹埠港未来的模样。“风光带上,很多人来散步。累了就坐在江边,静静地看着夕阳。”对未来的竹埠港,黄建平也畅想了一番。“不敢想象。下回再来时,感触应该会很多。”黄建平看着规划图,伫立良久。

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在竹埠港沿着湘江的区域,将建设一条宽80至100米的道路与绿化带。此外还有可持续性环保产业园、滨江商业金融区,以及水上乐园、游轮码头、湿地公园等。

这也是湘潭化学助剂厂的留守门卫方平生(化名)的期望。“去年和今年,桂花又香了,这几棵老桂花树可是有十几年没香过了。”方平生感叹,他十多年前来到厂里做事,那时候工厂内就有三棵大桂花树,“来的头两年还开花,可能是因为环境太差了,后来桂花就不开了,今年终于有一棵树开花了”。记者谭旭燕实习生李治宏   竹埠港最后的时光四:最后时刻.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