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水惠民生

13.10.2017  08: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水利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我省水利建设实际,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建设,加大水利科技投入,在防洪减灾、洞庭湖科学治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水利信息化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科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广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水利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推进

 

  五年来,我省水利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筹建了以省水电科学研究院、省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为依托的 “湖南省大坝安全监测中心”、“湖南省中心灌溉试验站及春华试验区”、“水利水电工程测控研究中心”以及“湖南省洞庭湖研究中心” 等基础平台。 2014 年,以大坝安全监测中心为基础,我厅组织省水科院向省科技厅申报成立了“湖南省大坝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我省大坝安全监测(检测)技术研究领域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水利科技研究成效显著

 

  随着加强科技创新措施的落实,我省水利系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申请各类水利科技项目数量大幅增加,一批行业影响大、应用面广,对我省水利建设事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作用的重大科研课题得以开展和实施,解决了一大批工程实际中的技术难题。

 

  一是利用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计划,围绕我省水利行业科研重点,组织开展应急性、前瞻性和基础性研究,解决我省水利行业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

 

  五年来,我省“极端洪旱事件对洞庭湖水安全影响机制研究”、“紫鹊界梯田原生态自流灌溉系统研究与应用”、“变化环境下七里山水域高洪水位研究”和 “湖南丘陵区水源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4 个重大水利科研项目获得立项批准。“极端洪旱事件对洞庭湖水安全影响机制研究”、“紫鹊界梯田原生态自流灌溉系统研究与应用” 及“变化环境下七里山水域高洪水位研究 3 个项目已经完成研究任务,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极端洪旱事件对洞庭湖水安全影响机制研究” 针对洞庭湖区洪旱灾害监测、评估及预警技术研究等四大任务开展科学研究,揭示了洞庭湖区洪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建立了洞庭湖区二维水动力模型与分布式蓄满产流模型耦合系统,提出了洪旱灾害水安全调控措施,为我省洞庭湖综合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成果获得 2014 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紫鹊界梯田原生态自流灌溉系统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已实际应用到当地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以及政府决策管理中,为促进紫鹊界古梯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变化环境下七里山水域高洪水位研究”建立了七里山水域二维水沙数值模型和长江中下游水沙整体模型,研究解决了江湖水流交汇数值模拟技术难点,量化了河势变化与城陵矶水位相互关系。分析研究了河道河床冲淤变化、蓄泄关系变化趋势,江湖汇合河段河势演变规律,以及三峡运用后城陵矶附近超额洪量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为洞庭湖治理及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是利用水利部 948 项目计划,重点引进适合我省省情的国际先进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五年来,我省先后引进了“‘水王’多功能环保作业船”、“水声纳宽条带水下地形勘测仪”2项引进外国水利先进技术计划,全部完成引进任务,通过水利部验收。引进芬兰水技术公司(KAT OY) 生产的“水声纳”双频宽条带水下地形测量系统 (AquaticSonar), 对湘江长沙水文站附近河段水下地形进行了实地测量,实现了水下地形地貌可视化和数字化操作。引进芬兰 Aquamec Oy 公司的“水王”多功能环保作业船,“水王”多功能环保作业船”,既能解决普通挖泥船不适宜作业的河道、渠道内疏浚施工问题,又有利于洪道行洪,并能结合对堤内水塘等进行吹填,加固大堤,确保湖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解决省内湖泊、沟渠众多,污染严重的问题,提高湖区人民生活饮水质量。设备引进后,又进行了相应的配套、改造,投入湘阴县东湖疏浚工程施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三是利用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将国内先进实用水利技术(产品)大力推广应用到我省水利建设与管理领域,加快我省水利建设进度。

 

  五年来,我省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推广应用“、“超级稻高产栽培‘浅控结合’灌溉技术推广”、 “湘西州重点水库(河流)动态监管系统 、“SWY—Ⅰ 数字式钻孔水位测量仪”、“现浇绿化混凝土护坡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推广应用”等5项水利科技成果获得水利部立项批准并在我省得到推广应用,全部通过水利部验收。这些推广项目的实施,为促进我省水利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我省水利科技的含量。

 

   “SWY—I 数字式钻孔水位测量仪”由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研制,该成果的的推广应用,填补了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内地下水位、水温数字化观测方面的空白,解决了我国目前水利工程勘探的水文数据测量手段尚较为落后、以手工测量数据为主、工作效率低、人为误差大、深孔测量难等问题,特别是解决了压水试验按规范测量内管水位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超级稻高产栽培“浅控结合”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推广应用,累计示范推广农田 82.7 万亩,节水 5430 万立方米,增产粮食 2427.77 万公斤,显著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增加了水稻产量。

 

  绿化混凝土护坡作为一种新型高级护岸形式,克服了传统混凝土护坡措施阻碍流域内水、营养物质交换、使得流域内许多水生生物消失的缺陷,不仅能够满足抵御洪水的要求,有效地保护该流域的防洪安全,而且又可以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是充分利用省本级水利科技计划开展水利科学研究。

 

  五年来,全省水利系统共申报水利科研项目 640 项,包括重大项目 168 项、一般项目 288 项;共批准省级水利科技计划 363 项,研究领域涵盖防洪减灾、洞庭湖科学治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农村水利水电、水土保持、水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科技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

 

  五年来,我省水利系统共取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17 项,其中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1 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2项。取得湖南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奖 100 项,其中一等奖 25 项,二等奖 33 项,三等奖 42 项。

 

  在防汛抗旱减灾和山洪灾害防治方面,建立了先进的防洪减灾监测、预报、调度、指挥、通信和科学决策系统,显著提高了预报精度,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在洞庭湖综合治理方面,结合三峡建设带来的泥沙变化及环境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提高了河湖整治水平。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实现了基础数据的自动化全天候实时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水利信息公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随着科技成果的不断开发和推广应用,我省水利科技含量显著提高,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科技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激发科技攻关的活力,促进科技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我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先后制定了《湖南省水利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湖南省水利科技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重要文件,对水利科技项目的立项管理、经费管理、实施管理和成果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开发并启用了湖南省水利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项目申报、立项评审、合同签订、中期检查、年度进展报告以及结题验收、成果查询管理等全流程网上操作,使得水利科技管理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实现了我省水利科技项目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提高,科技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的目标。

 

 

水王”多功能环保作业船

 

 

SWY—Ⅰ数字式钻孔水位测量仪

 

 

超级稻高产栽培“浅控结合”灌溉技术推广

 

 

现浇绿化混凝土护坡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