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研究

13.07.2015  20:5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湖南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当前,湖南工业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工业发展高碳特征突出,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压力。本文利用第三次经济普查资料,深入分析湖南规模工业分品种、分行业、分市州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调整优化湖南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决策依据。

   一、湖南工业能源消费现状

   (一)能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 近年来,随着湖南经济快速增长,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也不断增加。2013年,全省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4.9%。其中,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733.8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加23.26万吨标准煤,比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增加670万吨标准煤。

图:2008-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情况(单位:万吨标准煤)

   (二)能源消费强度逐步下降。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全省节能降耗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节能降耗政策措施逐步深入,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不断加强,全省规模工业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消费强度逐步下降。2008-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1.98、1.57、1.36、0.95、0.78、0.73吨标准煤/万元,全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总体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三)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为31.6%,比2008年回落8.3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全省关停落后产能铁合金30.7万吨、水泥116.6万吨、电解铝11.47万吨、电石2.8万吨、碳化硅14.3万吨等,减少用能183.4万吨。与此同时,低碳产业、高技术含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规模工业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增长14.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7.3%,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其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分别为35.6%和9.0%,同比分别提高1个和1.5个百分点。

   (四)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加工转换投入能源7016.88万吨标准煤,产出5024.28万吨标准煤,加工转换效率为71.6%,比2008年提高9.4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效率为39.8%,提高0.1个百分点;供热效率为72.0%,提高2.8个百分点;原煤入洗效率为87.2%,提高1.1个百分点;炼焦效率为92.6%,提高0.6个百分点。

   二、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一)分品种看,能源消费高度集中。 一是原煤消费占主导地位,比重回落。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省规模工业能源消费中,原煤消费量为8695.68万吨标准煤,比2008年增加1773.82万吨。折算成标准煤后占全省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的49.4%,占规模工业分品种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但比2008年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原煤用于二次能源转换投入的原煤为6137.42万吨,占原煤消费总量的70.6%;而直接消费量为2558.26万吨,占29.4%。从分行业原煤消费看,消费量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二次能源转换投入的原煤为主。2013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原煤消费量为3406.66万吨,占全省原煤消费总量的39.2%;其次,制造业原煤消费3012.79万吨,占34.6%。制造业中煤炭消费较多的行业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70.18万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64.75万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92.22万吨)、造纸和纸制品业(208.27万吨),四个行业原煤消费合计为2335.43万吨,占规模工业比重的26.9%。制造业原煤消费主要用于直接消费和二次能源转换两种形式。采矿业原煤消费量为2275.78万吨,占26.2%。采矿业中原煤消费最多的是煤炭洗选业,原煤消费量为2172.64万吨,占规模工业消费比重的25.0%。二是原油消费占比提升。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原油消费量为946.49万吨,比2008年增加333.64万吨,折算成标准煤后占全省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的11.1%,总量居规模工业分品种能源消费的第二位,比2008年上升1.6个百分点。从分行业原油消费看,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的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包括岳阳巴陵石化等家炼油企业,主要用于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原油产品是全省二次能源的主要供应者。三是天然气消费总量和比重齐升。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天然气消费量为8.52亿立方米,比2008年增加4.54亿立方米,其折算成标准煤后占全省规模工业消费量的0.9%,比2008年提高0.5个百分点,消费总量与比重均比2008年提升。从分行业天然气消费看,消费量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达到99.9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消耗非常少。制造业内部消耗天然气较多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2亿立方米)、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亿立方米)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98亿立方米),3个行业消费量占规模工业的52%。四是电力消费占比略有回落。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电力消费为972.52亿千瓦时,比2008年增长207.14亿千瓦时。其折算成标准煤后占全省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比重的9.8%,比2008年回落0.4个百分点。从分行业电力消费看,主要集中在六大高耗能行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58.27亿千瓦时)、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54.97亿千瓦时)、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6.02亿千瓦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06.62亿千瓦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6.26亿千瓦时)和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17.92亿千瓦时),六大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占规模工业比重的67.9%。

   (二)分行业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占主导地位。 2013年,全省规模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量为5313.34万吨标准煤,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8.9%,比第二次经济普查的80.4%回落1.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为321.34万吨标准煤、701.41万吨标准煤、1189.44万吨标准煤、368.12万吨标准煤,分别占全省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4.8%、10.4%、17.7 %、5.5%,比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回落1.6个、2.4个、1.2个、1.0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为1195.27万吨标准煤、1537.77万吨标准煤,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为17.8%、22.8%,比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分别上升2.3个、2.6个百分点。

   (三)分市州看,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钢铁石化等重化工地区。 一是主要能源品种消费较集中。2013年,娄底、岳阳、湘潭等传统钢铁、石化等重化工地区能源消费量居全省前列。其中,娄底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097.02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比重的16.3%,其原煤消费量占全省消费量的22.6%;岳阳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029.35万吨标准煤,占15.3%,全省规模工业原油全部在岳阳进行加工消费;湘潭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54.85万吨标准煤,占9.7%。长沙、株洲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居全省中列,规模工业企业个数较多,但由于能源消费多元化程度较高,其主要能源消费品种中,天然气等清洁消费比重大。2013年,株洲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50.64万吨标准煤,占全省比重的6.7%,其规模工业消费的天然气为3.6亿立方米,占全省比重达41.7%,居全省首位。长沙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为531.31万吨标准煤,占全省比重的7.9%,其天然气消费量为2.2亿立方米,占全省比重的2.2%。二是耗能大户能耗占比大。从各市州看,钢铁、电力、石化、有色、水泥等耗能大户的能耗在全市乃至全省的比重较高,重点企业如娄底的华菱涟源钢铁集团、湘潭钢铁集团、岳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郴州华润电力湖南有限公司等企业能耗分别占全省规模工业能耗比重达5.6%、5.2%、2.3%、2.1%,其能源消费强度对所在市州甚至全省规模工业能源消费影响较大。

表:2013年各市州规模工业重点企业能耗情况

单位名称

所属地区

占全省比重(%)

占所在市比重(%)

湖南华电长沙发电有限公司

长沙

1.5

18.8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株洲

0.6

9.3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湘潭

5.2

53.2

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

衡阳

1

11.6

国电湖南宝庆煤电有限公司

邵阳

1.4

28.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

岳阳

2.3

15.1

湖南创元铝业有限公司

常德

0.8

10.3

张家界市桑梓综合利用发电厂有限责任公司

张家界

0.2

32.1

国电益阳发电有限公司

益阳

1.9

36.6

华润电力湖南有限公司

郴州

2.1

24.1

祁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永州

0.3

10.1

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

怀化

0.2

6.4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娄底

5.6

34.7

湘西自治州天源建材有限公司

湘西

0.1

11.4

   三、工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

   (一)煤炭消费依赖程度大。 湖南规模工业能源消费中,原煤消费所占比重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原煤占规模工业消费比重仍然最大,对原煤的依赖程度仍然很大。同时从发电量构成看,2013年,全省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比重为62.7%,由于火力发电主要以燃煤为主,发电结构体现了明显的高碳特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其结果是导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量排放,引起城市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的消费结构不仅降低能源综合利用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产业、产品的调整,影响环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13年,清洁能源的天然气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量比重仅为1.5%,而发达国家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则普遍高于20%。清洁能源利用率比重非常低,导致湖南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二)能源对外依存度高。 湖南能源资源十分有限。一次能源中,仅有煤炭和水电,所有的原油和天然气均靠外省调入或进口,受资源禀赋限制,能源对外依存度极高,在能源结构调整上面临客观困难。一方面,外调能源供应受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和供应方生产、政策等因素影响大,自主性较差。另一方面,能源结构调整涉及现有设施的改造升级和新增设施的高标准建设。能源资源禀赋及对外依存情况更使能源基础设施改造过程长,投入大。如天然气供应完全依靠外部输入,供需上下游衔接长,基础设施涉及资源供给、规划、建设、运行等各个方面,建设周期较长;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总体利用规模小、后期运行维护问题多、市场化发展机制未形成等问题,其供给和保障方面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差,难以发挥关键性作用。

   (三)结构节能困难重重。 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生产活动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能源供应部门,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支撑;另一方面又由于其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而使生态环境受到危害,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性的影响。近年来,湖南在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同时,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较明显。2013年,湖南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62.5%,轻、重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8年的28.3:71.7转变为2013年的27.5:72.5,重工业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特别是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由2008年的34.9%上升到2013年的35.0%,工业化的加快推进以及工业的重型化发展,使结构节能困难重重。

   四、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一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直接燃烧会带来环境污染且污染大,而且燃烧效率低,如果使用不加以限制,必定会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重点要放在煤炭利用的使用效果,把煤炭 “吃干榨尽”,减少原煤直接燃烧量,推广各种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二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全省较丰富的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快洞庭湖区域,衡邵盆地,张家界等地区石油、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和利用工作,力争在短时期内实现湖南页岩气开发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风电技术,在湘南、湘东南、湘西南和洞庭湖区等建设一批风电场;有效推动生物质能利用,建设一批生物质能发电厂;加紧构建外电入湘“直通车”,确保国内第一条服务于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送出的输电通道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按时完工,每年将为湖南新增400亿千瓦时电量,可满足湖南三分之一的用电需求。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坚持低碳化发展。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从而带来最大的整体效益。湖南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条件,要在全省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再盲目追求高速度,不再拼投资、拼能耗、浪费资源。强调科学发展,坚持低碳化发展方向,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工业内部,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是远高于其他低耗能行业平均水平。要加快低能耗产业发展步伐,降低高耗能行业的比重。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以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等生产型服务业,加快提升商贸、餐饮、社区服务、旅游、娱乐等生活型服务业,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控能耗增量。 一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挖掘节能潜力,技术进步是实现工业节能的关键,并且影响能源消费结构,可以使低效率、高污染的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的高能耗设备,优化生产系统,运用先进合理的生产流程挖掘节能潜力。针对能源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创新能源转换环节的技术支撑,减少能源转换中的损失。二是严控能源消费增量。通过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节能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国家控制的钢铁、铁合金、焦化等13个行业准入条件,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根据行业情况,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落实国家差别电价政策,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

承办:能源处
执笔:李  群 李培楚 赵  昊
核稿:周颖江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