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研究

02.06.2015  21:26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的交通运输业是指提供人或物空间位置移动的行业统称,通常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方式,流通领域的重要支柱,是连接与实现客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枢纽,也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行业。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湖南交通运输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运输网络日臻完善,运输装备不断优化升级,运输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同时存在各种运输方式衔接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因此全面、真实、客观的研究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状况,现实意义重大。本文将利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相关年报数据,研究湖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一、湖南交通运输现状和特点

  2013年,全省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1103.24亿元,比2008年增长60.7%,年均增长10.0%。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5%,占第三产业的11.0%, 分别比2008年下降0.6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一)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湖南交通运输业取得长足发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3年末湖南交通运输业法人单位5220户,比2008年增长72.1%,年均增长11.5%;从业人员24.72万人, 比2008年增长13.1%,年均增长2.5%。其中,交通运输业企业法人4915家,非企业法人305家。交通运输业企业资产总计2267.50亿元,是2008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4%,年营业收入592.06亿元,比2008年增长4.2%。

   (二)非公企业大幅增加。 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来,湖南交通运输企业“国退民进”步伐有所加快,公有经济成分及其控制力相对减弱,民营、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运输业发展较快。2013年末,全省交通运输业法人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285家,比2008年下降13.4%;国有和集体企业合计556家,比2008年减少15.0%。私人控股3951家,比2008年增长76.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家,比2008年增加1家,外商投资企业4家,比2008年减少3家。民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期末数、资产总计和营业收入分别占全省交通运输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88.7%、41.5%和51.5%,比2008年末分别提高10.2个百分点、24.1个百分点和9.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企业股份制改革取得较大成效,期末股份制企业家数达204家,比2008年末增长40.7%。

   (三)区域集聚化明显。 湖南交通运输业(此部分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绝大多数聚集在环长株潭地区,发展态势良好。而大湘西和山区交通运输业相对比较薄弱。第三次经普数据显示,2013年末,环长株潭地区交通运输法人企业3712家,占全省交通运输业总户数的75.6%;从业人员16.92万人,占全省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的74.8%;期末资产、营业收入分别为1279.78亿元和377.42亿元,占全省交通运输业相应指标的比重分别达到79.5% 和83.6%。分市州看,省会长沙是交通运输企业最发达的地区,2013年,长沙交通运输企业法人数、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从业人数分别达到1026家、757.18亿元、147.47亿元和4.83万人,分别占全省居民服务业的20.9%、47.0%、32.7%和21.3%,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交通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对全省568家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企业调查显示,2013年,使用计算机的有564家,占99.3%,较2012年提升3.1个百分点;有信息技术人员的企业360家,占63.4%;使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54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企业的96.5%;使用互联网的企业555家,占97.7%,分别较2012年提升24.6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18.6个百分点和2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企业共拥有计算机18127台,使用计算机人数30944人,信息技术人员1365人,网站255个。

   (五)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 一是公路总里程继续增长。2013年末,全省公路总里程23.54万公里,比2008年末增长27.5%,年均增长5.0%,其中,国道里程0.71万公里,省道里程3.80万公里,县道里程3.11万公里,乡道里程5.45万公里,比2008年分别增加0.12万公里、2.94万公里、0.45万公里和0.91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1.43公里/百平方公里,比2008年增加24.29公里/百方公里。二是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近几年,随着衡炎、邵永、怀通、炎汝、宜凤、潭衡西、随岳、道贺等多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084公里,比2008年末新增通车里程3320公里,排名全国第4位,5年年均增长23.6%。全年高速出省口达到21个,全省通高速县市区达到111个。三是铁路营业里程、管道运输里程、航空线路长度和等级航道里程等稳定增长。2013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4028公里,比2008年末增加1134公里,增长39.2%,年均增长6.8%,其中2013年末全省高速铁路里程为604公里,电气化率达到62.9%;近几年民用航空航线条数增加了近一倍,从2008年末的87条增加到2013年末158条,增加了71条国际国内航线,其中国际航线增加11条,达到13条,国内航线增加60条,达到145条;内河等级航道里程11968公里,近几年保持不变,管道运输里程1982公里,比2008年增加1814公里。

   (六)运输工具数量快速增长。 一是民用车拥有量突破900万辆。截止2013年底,全省民用车辆(汽车、电车、摩托车、拖拉机、挂车和其他类型车等六类车)拥有量,达到909.42万辆,比2008年增加近一倍,增加了450.5万辆,增长98.2%,年均增长14.7%。其中,民用汽车拥有量达397.75万辆,比2008增加255.08万辆,比2008年增长178.8%,5年来年均增长22.7%。2013年末汽车拥有量占全部车辆总数的比重达43.7%,比2008年提高12.6个百分点;全省共有载货汽车66.40万辆,比2008年增长87.9%。其中,重型载货汽车12.46万辆,比2008年增长123.1%;重型汽车占全部载货汽车的比重为18.8%;比2008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机动车驾驶员995.79万人,比2008增加431.92万人,年均增长12.0%。二是船舶数稳定增长,船舶向大吨位级发展。2013年底全省机动船8015艘,总载重量297.76万吨位,每艘机动船平均载重量为370.50吨位,比2008年增长一倍多,增加212.59吨位;三是铁路机车达到881台,比2008年增加137台。

   (七)运输结构不断完善。 2013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货换算周转量5168.09亿吨公里,比2008年增长69.6%,年均增长11.1%,其中,客运量197541.15万人,比2008年增长50.3%;旅客周转量1856.51亿人公里,比2008年增长47.3%;货运量达211388.76万吨,比2008年增长81.9%;货物周转量达4236.32亿吨公里,比2008年增长80.9%。一是铁路客增货降。由于大吨位的货车和船舶的不断增多,铁路货运增长不是很理想,2013年,全省铁路运输完成客运量9066.50万人,旅客周转量830.75亿人公里,分别比2008年增长45.3%和47.3%,完成货运量4889.63万吨,货物周转量923.76亿吨公里,分别比2008年下降11.9%和4.9%。二是公路客货运输均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公路路网规模不断完善,公路的门到门的优势不断显现,2013年,全省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86333.71万人,货运量185073.23万吨,旅客周转量925.09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2713.13亿吨公里,分别比2008年增长49.9%、63.5%、87.4%和150.0%,5年年均增长分别为8.4%、10.3%、13.4%和20.1%,客、货物运输量和旅客、货物周转量分别占全省比重为94.3%、87.6%、49.8%和64.0%,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比重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和17.7个百分点。三是水路、民航和管道运输均稳定增长。2013年,水路完成货运量20690.24万吨,货物周转量589.74亿吨公里,分别比2008年增长80.0%和108.3%;民航完成客运量756.77万人,旅客周转量97.96亿人公里,分别比2008年增长80.4%和105.2%;管道运输完成货运量729.59万吨,货物周转量8.88亿吨公里,分别比2008年增长91.5%和385.2%。

   (八)交通运输业投资规模大幅增加。 2013年,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83.96亿元,比2008年增长119.9%,年均增长10.1%。其中,道路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56.24亿元,年均增长达到24.0%;省交通运输厅系统全年完成投资723.09亿元,比2008年增长95.2%,高速公路完成投资462.37亿元,比2008年增长139.0%。

   二、湖南交通运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 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仍然不足,部分地区交通运输设施落后,运输系统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交通运输还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各种运输方式衔接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国交通运输业现行管理体制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分别设立管理机构,实行条块管理,这种分头管理造成各种运输方式只注重自身运输作业场所的建设,而对综合运输枢纽的规划和建设重视不够,运输通道和枢纽设施各成体系,缺乏统筹规划、协调衔接,联合运输、多式联运被切割,难以形成系统优势。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分别进行独立的规划和建设,相互之间竞争多于合作,各行业均存在扩大投资的意愿,没有从综合运输体系的角度合理配置资源,导致交通运输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不高。

   (二)水运发展缓慢。 全省通航里程11968公里,航道里程位列全国第三,密布的内河网络可连通全省70%以上的市县,历来就是我国内河航运较发达地区之一。但水运量在全省综合交通体系中比例偏低,货物运输运距不断减少。全省客货运结构比例中,水运实现的货物运输量只占全社会货物运输量9.8%,货物周转量只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3.9%,客运量只占全社会客运量0.7%,旅客周转量只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0.1%,与2008年相比,货物运输量占比下降0.1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占比上升1.8个百分点,客运量占比上升0.3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占比与2008年持平。货运量占比不仅远低于长江下游的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也低于相邻的湖北、重庆等省市。

   (三)铁路客货运输下滑明显。 全省铁路在客货运输中的份量正在快速下降。铁路运输实现的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的比重从2008年的51.3%下降到了2013年的44.7%;实现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比重,2008年为41.5%,到2013年下降到21.8%,5年下降了19.7个百分点。

   (四)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次经普数据表明,虽然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和集体交通运输企业大幅减少,但公有制经济在整个交通运输业的控制力仍然占绝对地位。从民营、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布情况看,2013年,超过9成的湖南私人控股、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等交通运输企业分布在道路运输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从国有经济控制力看,湖南国有控股交通运输企业户数虽然仅占全省交通运输企业的11.3%,但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和营业收入占全部的比重却分别达到56.2%和42.7%。铁路运输业实收资本构成中,几乎全部是国家资本和法人资本。航空运输业实收资本中,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也仅占2.1%。从经营体制看,铁路和航空等行业投资主体比较单一,经营权高度集中,民间资本难以进入,就算进入了也因为经营空间受到诸多限制而面临困局。

   三、促进湖南交通运输发展的建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新型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对交通运输在增加供给能力,提高运输质量和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12月30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为未来运输改革指明了方向。当前应结合湖南实际,着眼全局,更新观念,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政策,不断提高湖南交通运输能力,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 综合交通运输是交通运输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体制机制方面,这也是我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须破解的关键问题,湖南同样存在此类问题。在体制方面,目前普遍反映国家层面大交通管理体制虽然已经建立,但工作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地方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还存在职能分割、衔接不顺等问题,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困难重重。应尽快推动实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加快形成“大交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机制方面,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编制机制的完善是难点。由于规划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多个部门,必须统筹协调才能顺利编制。要加强不同运输方式的统筹规划,探索建立交通运输与国土、住建等部门之间多衔接的规划编制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最早实行政企分开的行业之一,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是目前还存在行政干预较多、市场监管不到位、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等问题,影响了行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建立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本次改革最重要的任务。为此,完善市场规则,加快建立公平开放、统一透明的交通运输市场;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落实各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各项措施。同时积极推进公路养护、道路运输等重点领域市场化改革。

   (三)进一步完善道路网络建设。 近几年,全省突出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提前实施了高速公路规划网,一举摆脱了路网主骨架落后的局面。下阶段要从全省实际出发,加强普通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国省干线为主体的不收费公路网络。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加快落后地区交通发展。把农村地区和落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财政性资金投向的重点,加大建设力度。农村地区交通建设应采取提高普及率和路面硬化里程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提高通达度,改善通行条件,着力提高农村客货运输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努力缩小农村与城市交通的差距。在全省尽快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为经脉、以农村公路为支脉,干支相连、辐射四方的公路网。

   (四)发挥内河水运资源优势。 全省水运资源丰富,有位列全国第三的航道里程,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连通全省70%的市县,绝大部分城镇临江临河而建, 70%的大中型企业分布在江河两岸,有25个经济开发区及工业园区沿湘江布局。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具有运能大、占地少、成本低、节能、环保等比较优势,因此,发展内河运输既有自然条件的优势,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政策、规划、项目、投入等的支持力度,加强水运项目储备,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努力打造航道干支畅通、港口功能齐全、船舶结构合理、支撑保障有力、市场规范有序的水运发展体系,尽快改变全省内河航运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

   (五)发挥铁路运输优势。 铁路运输具有安全程度高、运输速度快、运输距离长、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且具有污染小、潜能大、不受天气条件影响的优势,是其他类型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全省应进一步重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发挥好全省已有的4028公里营运铁路里程的作用,争取增加全省铁路旅客、货物运输计划,争取铁路运输部门根据全省经济发展情况调整列车站点运力安排。加快已列入建设计划的铁路客运专线、普通铁路的建设步伐,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尽快扭转铁路运输在运输体系中比重下降的局面。构修好全省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以适应都市圈和城市带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扩展,并满足所产生的高密度大流量的城际旅客运输需求。

承办:服务业处
执笔:伍春阳
核稿:周颖江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