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月亮菜、跳月、偷瓜送子……湖南各地中秋民俗知多少?

20.09.2021  17:32
偷月亮菜、跳月、偷瓜送子……湖南各地中秋民俗知多少? - 新浪湖南
偷月亮菜、跳月、偷瓜送子……湖南各地中秋民俗知多少? - 新浪湖南
偷月亮菜、跳月、偷瓜送子……湖南各地中秋民俗知多少? - 新浪湖南
偷月亮菜、跳月、偷瓜送子……湖南各地中秋民俗知多少? - 新浪湖南
偷月亮菜、跳月、偷瓜送子……湖南各地中秋民俗知多少? - 新浪湖南
偷月亮菜、跳月、偷瓜送子……湖南各地中秋民俗知多少? - 新浪湖南
偷月亮菜、跳月、偷瓜送子……湖南各地中秋民俗知多少? - 新浪湖南
来源: n.sinaimg.cn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1200年前的中秋,刘禹锡于朗州(今湖南常德)夜游赏月,吟诵着这首《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千百年间,这轮明月承载了无数异乡游子的乡愁。月亮亘古不变,思乡情连绵悠长,它赋予中秋无限寄托,也让这个节日的情怀愈发沉淀。

   长沙

  剥芋头:除月饼外,餐桌上常有牛肉炒茭瓜、芋头炖牛肉、鸭子、菱藕等。农村有食芋头者,将剥芋头皮称为剥鬼皮,寓意辟邪消灾。

  拜月:旧时,长沙有拜月。不过遵从“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规。拜月时,陈瓜果等食物于庭院,祈拜月亮。未婚少女则摆鲜果拜月,祈获佳偶。

  提节:长沙民谣有“八月桂花香,家家接姑娘”,娘家将已嫁姑娘接回家过节,午后归家,出嫁女向娘家馈赠月饼、菱藕等物。亲友间亦互馈月饼、瓜果,俗称提节。

  长沙天心阁举行中秋拜月祈福活动。

   怀化

  偷月亮菜:

  新晃是位于湖南西部的侗族自治县,这里的中秋夜流行一种“偷月亮菜”的古老风俗。在侗乡人的传说里,中秋这天晚上,月宫的仙女会把甘露洒向人间,甘露代表无私,因此这一夜人们可以共同享受瓜果蔬菜的鲜美。侗家的单身姑娘利用这一时机,在月圆之夜打着花伞,找到自己心上人家的菜园“偷菜”,并故意叫喊让对方知道,以此传情。

  不同身份的人偷的菜也不尽相同。单身姑娘要偷成双生长的豆角,表示她们能拥有甜蜜的爱情;成了家的女人要偷长势最好的瓜或一把饱满青翠的毛豆,象征她们的孩子健康茁壮;年轻小伙子们也偷菜,希望月宫仙女赐予他们幸福。偷菜的时候,失窃菜园的主人如果破口大骂,偷者会感到更加吉利。不过这些偷来的菜不能带回家,只能在野外煮食。“偷月亮菜”这项风俗,使侗乡的中秋夜其乐融融。

   张家界、湘西

  跳月:

  在湘西、张家界一带,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的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邵阳

  中秋修路:

  湖南城步县的八诽瑶聚居地有中秋修路除草的风俗。八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少吃过早饭之后都会自发的去修路,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拿着工具,带着午饭,翻山越岭来到与邻乡相接的路口,以此为界向着自己的寨子方向除草垫路,整修桥梁;年老体弱者和小孩子则在寨子附近修路。还有,就是不能在别人家吃饭,意为保住自己修路的功德,不能流到别人家去。当地人认为中秋修路是一件积攒功德的圣事,谁修的路最多最好,就会有光明的前途。

   衡阳

  偷南瓜送子: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有的还说吃偷来的南瓜“可治腰痛”。一些人家故意摆出南瓜让小孩来偷,还摆上油灯,以点缀瓜棚豆架之下节日气氛。

   常德

  吃桂花鸭子: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在常德,人们要把已嫁姑娘接回家过节,故又称“团圆节”。

  亲友互相馈赠,多以饼、茭、藕、糍粑、饴糖为礼物,其中以月饼为珍,象征团圆。此时桂花飘香,鸭子正肥,常德流行“吃桂花鸭子”的风俗。旧俗妇女求嗣,于夜间至田间摸瓜,得圆者为喜,称为“摸秋”。

   古代的中秋名叫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对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为“月夕”。中秋赏月兴起于唐代,此前的史书不见记载,至宋代始称为中秋节,以玩月宴饮为盛事。明清时期节日风俗内容大增,至今中秋节仍是人们普遍欢度的重大节日。赠送礼品以月饼为主。

  旧时,仲秋之夜拜月、赏月十分流行。月亮升起时,人们在庭院中对月设香案,挂上月光儿,月光上印制的是一个类似嫦娥奔月的人物,称作太阳星君,下面还有一小兔;然后摆上供品,供品有月饼、西瓜及其他一些水果,还要特别供上一捆青豆,是喂兔儿爷的。

  兔儿爷是身穿甲胄、兔面人身的泥塑,大小不等,有的骑虎,有的站立,中秋节儿童多买作玩具。布置完后,烧香礼拜。因为月属阴,所以拜月的多是妇女,向来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老太太一边磕头一边祷告:“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得老天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1200年前的中秋,刘禹锡于朗州(今湖南常德)夜游赏月,吟诵着这首《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千百年间,这轮明月承载了无数异乡游子的乡愁。月亮亘古不变,思乡情连绵悠长,它赋予中秋无限寄托,也让这个节日的情怀愈发沉淀。

  在很多地区,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湖南也不例外,从古至今,湖南除了赏月、吃月饼外,各地还有各种好玩奇特的中秋风俗,比如“偷月亮菜、跳月、偷瓜送子”,百姓们用各种方式表达对中秋的重视。

   长沙

  剥芋头:除月饼外,餐桌上常有牛肉炒茭瓜、芋头炖牛肉、鸭子、菱藕等。农村有食芋头者,将剥芋头皮称为剥鬼皮,寓意辟邪消灾。

  拜月:旧时,长沙有拜月。不过遵从“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规。拜月时,陈瓜果等食物于庭院,祈拜月亮。未婚少女则摆鲜果拜月,祈获佳偶。

  提节:长沙民谣有“八月桂花香,家家接姑娘”,娘家将已嫁姑娘接回家过节,午后归家,出嫁女向娘家馈赠月饼、菱藕等物。亲友间亦互馈月饼、瓜果,俗称提节。

  长沙天心阁举行中秋拜月祈福活动。

   怀化

  偷月亮菜:

  新晃是位于湖南西部的侗族自治县,这里的中秋夜流行一种“偷月亮菜”的古老风俗。在侗乡人的传说里,中秋这天晚上,月宫的仙女会把甘露洒向人间,甘露代表无私,因此这一夜人们可以共同享受瓜果蔬菜的鲜美。侗家的单身姑娘利用这一时机,在月圆之夜打着花伞,找到自己心上人家的菜园“偷菜”,并故意叫喊让对方知道,以此传情。

  不同身份的人偷的菜也不尽相同。单身姑娘要偷成双生长的豆角,表示她们能拥有甜蜜的爱情;成了家的女人要偷长势最好的瓜或一把饱满青翠的毛豆,象征她们的孩子健康茁壮;年轻小伙子们也偷菜,希望月宫仙女赐予他们幸福。偷菜的时候,失窃菜园的主人如果破口大骂,偷者会感到更加吉利。不过这些偷来的菜不能带回家,只能在野外煮食。“偷月亮菜”这项风俗,使侗乡的中秋夜其乐融融。

   张家界、湘西

  跳月:

  在湘西、张家界一带,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的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邵阳

  中秋修路:

  湖南城步县的八诽瑶聚居地有中秋修路除草的风俗。八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少吃过早饭之后都会自发的去修路,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拿着工具,带着午饭,翻山越岭来到与邻乡相接的路口,以此为界向着自己的寨子方向除草垫路,整修桥梁;年老体弱者和小孩子则在寨子附近修路。还有,就是不能在别人家吃饭,意为保住自己修路的功德,不能流到别人家去。当地人认为中秋修路是一件积攒功德的圣事,谁修的路最多最好,就会有光明的前途。

   衡阳

  偷南瓜送子: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有的还说吃偷来的南瓜“可治腰痛”。一些人家故意摆出南瓜让小孩来偷,还摆上油灯,以点缀瓜棚豆架之下节日气氛。

   常德

  吃桂花鸭子: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在常德,人们要把已嫁姑娘接回家过节,故又称“团圆节”。

  亲友互相馈赠,多以饼、茭、藕、糍粑、饴糖为礼物,其中以月饼为珍,象征团圆。此时桂花飘香,鸭子正肥,常德流行“吃桂花鸭子”的风俗。旧俗妇女求嗣,于夜间至田间摸瓜,得圆者为喜,称为“摸秋”。

   古代的中秋名叫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对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为“月夕”。中秋赏月兴起于唐代,此前的史书不见记载,至宋代始称为中秋节,以玩月宴饮为盛事。明清时期节日风俗内容大增,至今中秋节仍是人们普遍欢度的重大节日。赠送礼品以月饼为主。

  旧时,仲秋之夜拜月、赏月十分流行。月亮升起时,人们在庭院中对月设香案,挂上月光儿,月光上印制的是一个类似嫦娥奔月的人物,称作太阳星君,下面还有一小兔;然后摆上供品,供品有月饼、西瓜及其他一些水果,还要特别供上一捆青豆,是喂兔儿爷的。

  兔儿爷是身穿甲胄、兔面人身的泥塑,大小不等,有的骑虎,有的站立,中秋节儿童多买作玩具。布置完后,烧香礼拜。因为月属阴,所以拜月的多是妇女,向来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老太太一边磕头一边祷告:“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得老天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