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界!省儿医引进手持式Panocam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

07.11.2019  17:30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可能出现器官发育不成熟,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疾病。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生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性病变,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小儿致盲的主要原因。这部分孩子不仅会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无法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去学习、去生活、去感知这个世界,还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阳阳是26周早产出生的宝宝,体重仅800克,出生后被送往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治疗。因宝宝胎龄小、体重轻、要使用氧疗,医院眼科开展床旁数字化眼底检查,发现阳阳双眼患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区2-3期+plus)”,及时为他进行了床旁双眼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术后阳阳的视网膜病变逐步消退,后期复查周边视网膜基本血管化,目前已病情稳定出院回家。 眼科引进的手持式Panocam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是一款便携式新生儿眼科普筛专用设备,可深入床旁进行筛查,同时支持远程医疗,打破基层医院的地域限制。该系统具有成像视野广阔、清晰,能早期发现新生儿眼底病变,减少致盲率的临床优势。且操作简单、快捷,对患儿无损害,对提高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由于视网膜病变发生在眼底,早期难以发现,待晚期发展为视网膜脱离,患儿眼睛不追物,此时可能已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那么可能导致孩子后期双眼几近失明。 幸运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的“时间窗”,治疗及时便能“转危为安”。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就是早发现和早治疗。       为有效地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致盲率,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已开展ROP筛查十余年。科室开展的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是当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新热点,是将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入眼部玻璃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一种新技术,与传统的激光治疗相比,该技术具体副作用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