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135”工程助推园区产业升级转型

15.09.2017  17:39

  求量更求质,招商引资“精准定位

  “135”工程助推

  园区产业升级转型

  园区招商引资,既要有数量,更要求质量。

  我省实施的“135”工程,着力引进污染低、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企业之间配套性强的关联企业,促推了园区品质的提升和产业的升级转型。数据显示,实施“135”工程以来,全省共引进创新创业型企业6038家,其中新型产业企业1783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477家。

   招商引资从“普遍撒网

  变为“精准定位

  “郴州有资源优势,交通、用工、配套服务也都很好。”去年8月,铠楠珠宝与郴州经开区签约,租用了16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并在10月投产,当年便完成2.2亿美元外贸业绩。

  铠楠珠宝是郴州为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从深圳精准引进的一家企业。 郴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易鹏飞介绍,近年来,郴州的招商对策从“普遍撒网”向“精准定位”转变,组建了园区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生态绿色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6支招商小分队,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地区设立招商机构,开展主题招商活动。

  在郴州经开区,记者看到,这里已集聚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园区招商向

  绿色科技高效产业倾斜

  在益阳市龙岭工业集中区,园区清退了一批“散、小、乱”企业,筛选30多家电容器厂“拎包入驻”,实现电容器产业由散到聚。同时,园区引进三鑫广电、乐森电子、龙建达电子等40家相关企业,延伸产业链促升级,年产值从30多亿元增到60亿元。株洲“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创办一年多来,已吸引包括邦新材料等31家高端科技企业,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30多所著名高校的科研团队争相入驻。宁乡布局建设的大学科技城,全力打造“一园一中心”,承接省会长沙的科技资源。

  省发改委专题调研表明,“135”工程带动投资4000亿元,多数是沿海老乡和转移企业投入,主要集中在高加工度和高技术产业,极大促进了湖南通讯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循环产业加速崛起,涌现了大数据运用、移动互联网、特色小镇等新模式、新业态,促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增强。

  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表示,实施“135”工程意义重大、成效显著,影响深远,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聚、转型升级和园区提质。

  ■记者 潘显璇 通讯员 田拥军